我家大門常打開

北京奧運會,已經是17年前了。回想起當年,每個人耳邊都會響起《北京歡迎你》的旋律。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奧運會之後,來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2019年,中國接待了1.45億人次的入境遊客,是僅次於法國、西班牙和美國的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入境旅遊目的地國。

2023年之後,國門再度敞開。此後兩年間,中國出臺了大規模的單方面免籤措施,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公民現在可以免簽入境中國30天,少數尚未獲得單方面免籤的發達國家,其公民基本上也可以享受240小時(10天)過境免籤待遇。爲了歡迎外國遊客,支付寶、微信等App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造,讓外國人可以直接使用。

外國遊客重新多了起來。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境外遊客接待量已超過了2019年水平,全年中國海外遊客接待數達到全球第九,重回世界前十的行列。

在海外的社交網站上,“ChinaTravel”的帖子越來越多。

最近,大量海外用戶突然涌入了小紅書。其實,這也是一種“ChinaTravel”。Tiktok和小紅書雖然都是中資背景,但Tiktok本質上是個海外英文App,而小紅書是個華人用戶使用的以中文爲主的App。外國人上小紅書,就是直接到了中文互聯網,窺見中文世界的萬花筒。

小紅書恰恰是個UGC平臺,在上面發帖的人大多以素人爲主。即使是能夠接商單的KOC,大多數也是兼職。它沒有濃厚的輿論和意識形態屬性,反倒是中國消費社會的“清明上河圖”。來小紅書的外國人,從某種程度上也就開啓了一場真實世界的中國之旅。

我們希望外國人看到中國什麼?

在我看來,打開國門的目的,是爲了讓更多外國人感受到,他們和我們之間的相同,遠遠大於不同。

中國有鱗次櫛比的高樓,風馳電掣的高鐵。有人會認爲,讓外國人來中國,就是要讓他們看看中國發展得有多好。

但其實,我們更想讓外國人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雖然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西方不同,但是中國充滿人間煙火,這裡的普通人並不沉迷宏大敘事,他們關心的還是柴米油鹽。當更多的外國人看到,中國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他們並無差別,就能理解,和中國人交朋友,和中國做生意,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的事情。只要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就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世界。

在大自然中,人類是個很特殊的物種。因爲這個物種可以無限劃分內部的差異,併爲此產生紛爭、鬥爭乃至戰爭。

所有的紛爭、鬥爭和戰爭,都源於“我和你不一樣”的認知。當然,時至今日,這個世界仍然充滿差異,種族、階級、價值觀……都可以區隔人羣。但當人們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遠遠大於差異,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美好一點點。

四十六年前,1979年1月,也是隆冬時節,中美建立了外交關係,鄧小平副總理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在約翰·肯尼迪中心,鄧小平走上舞臺,擁抱並附身親吻了唱中國歌的孩子。在休斯敦的競技場,一位女棋手給鄧小平送上一頂牛仔帽,他立即接過來戴上。正是這些細節,讓他的訪問成爲一場“鄧旋風”,美國的政界、商界乃至普通人,都意識到,原來一個共產黨國家的領導人,也可以如此親和。

他向美國人,也向世界釋放出一個信號——我們和你們,沒有那麼不一樣。我們想要現代化,我們想過好日子。

正是這樣的信號,讓全世界的資本紛至沓來,讓中國成爲全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徹底改變了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命運。

四十六年過去,世事早已滄海桑田。但我們回望過去,總會看到那一個起點。

我們告訴世界,我們和你們,有着同樣的期待。我們的大門,永遠爲你們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