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遠距醫療─ 跨越數位落差、落實醫療平權
然而,遠距醫療應是全民健保,更能實踐社會正義及落實醫療平權工具之一。遠距醫療模式,可避免偏鄉離島居民或都會地區行動不便者(殘障或銀髮族),在常態就醫時(非急迫),節省舟車往返及候診領藥,不讓「時間」與「距離」降低就醫意願,甚至錯失治療時機。
數位轉型初期,必然造成落差,重點在於如何將數位弱勢族羣之落差,有效地弭平。臺灣全民健保覆蓋率高達99.9%,全民健保特約醫院約爲全臺醫療院所93%,而且,民衆滿意度長期持續高達近八至九成。醫療平權已然在臺灣落實,而且,健保長期各項數位改革,實質地帶動全民就醫習慣轉型。
對遠距醫療而言,疫情只是導火線,根本原因還是數位轉型。如果臺灣沒有已臻成熟網路架構、通信軟體、視訊設備、行動裝置,加上健保平臺,是無法一夕間啓動。
由於各級醫療體系長期以來,配合政策、電子申報與評鑑要求,都有相當數位轉型;加上在疫情肆虐一年多來,全民歷經口罩申請、疫苗預約與全面QR code簡訊實聯制,數位已經成爲生活一環。
此次三級警戒對臺灣是一個絕大危機,但危機驅動轉機,將原本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只允許特殊地區、急迫情形與有限科別,擴大開放適用於全域、全時、全科。面對疫情期間遠距醫療看診後,需要臨櫃之核卡、領藥、繳費,衛福部與健保署正積極規劃虛擬健保卡、電子處方籤、電子支付等創新服務。
此次數位轉型不同於以往,過去由於客觀條件尚未成熟,健保各項數位導引多屬於非同步(asynchronous),例如看門診,病人在院所插入健保卡,醫院可同步取得健保局覈准就醫卡序,等同向健保局掛號;但是看完診之後半段,因看診資料量多且雜,健保署沒有要求醫療院所即時上傳。
因此,此期間醫病行爲記錄只存該院所,病人受限只能於該院所核卡、繳費、檢驗檢查及領藥。如透過5G可將資料即時同步(synchronous)上傳,未來不論採親自到院或遠距視訊看診後,皆可藉由虛擬健保卡與電支,在院內或線上完成核卡與繳費,取得電子處方籤,更可零時差地於院內或院外指定藥局,交付電子處方籤領藥。
當醫療服務已能與數位結合,不該再設限於院內院外,應該結合金融服務、5G資通訊、IOT、資安各產業,善用線上與線下,對內推動智慧醫療,達成精準健康生活圈;對外切入國際市場,進而壯大臺灣智慧醫療健康產業,成爲另一羣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