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擎天2型」飛彈傳曝光 陸專家:發動機偏短仍在測試

國軍飛彈地對地打擊能力的提升,引起大陸軍事智庫的重視。圖爲2022年8月美國衆院議長訪臺,共軍東部戰區釋出火箭軍部隊發射東風飛彈影片。(圖/取自央視軍事)

中科院研製的「擎天2型」飛彈彈體,近日在該院「新新季刊」曝光,受到大陸軍事圈極大關注,而大陸軍事專家則向官媒分析,照片看起來發動機偏短,應仍在測試,並宣稱國軍即使能夠發射「擎天-2」這類飛彈,「也會盡數被攔截」。但有大陸軍事智庫則提醒,大陸應以綜合措施應對,以避免這些飛彈對中國大陸重要地區或目標在未來可能造成的損害。

大陸官媒臺海之聲「海峽軍事」報導了大陸軍事專家張學峰的分析。他表示,「從披露的照片來看,圖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長度較真正的中程彈道導彈一級發動機偏短,表明這款發動機仍處於原理樣機測試階段,距離真正量產還需時間」。

對於國軍近年列裝多款地對地飛彈、部分反艦飛彈也具備攻陸能力,張學峰認爲,「總體來說,臺軍(國軍)的遠端對地打擊武器數量較少,突防能力不算高,威脅有限」,他更指稱「臺軍清楚列裝這類導彈不會保衛臺灣,只會加劇兩岸的矛盾」。

張學峰指出,臺灣島面積小,缺乏縱深,一旦兩岸發生衝突,在衝突初期,「擎天-2」就將面臨共軍的聯合火力打擊且很難逃脫。他認爲,國軍即使能夠發射「擎天-2」這類飛彈,「也會盡數被攔截」。他強調,由於臺灣海峽的特殊性,窄處只有100公里,(共軍)部署在臺灣海峽或者大陸上的陸基、海基反導系統,具備在「擎天-2」導彈上升過程中將其擊落的能力,「還可通過無人機實施初段反導」。

他指出,「通過層層的打擊和攔截,『擎天-2』導彈根本無法發揮其預期作用」。他宣稱,臺灣民衆看得很清楚,這些飛彈唯一的用途就是加速「臺獨」的滅亡。

而位於廈門的大陸防務智庫「淵亭防務」則發佈一篇長文分析指出,「擎天2」是「擎天」計劃中規劃的第二款飛彈,「擎天2」或採用兩段彈體設計,其彈體使用了複合材料製造,同時飛彈裝備配有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推測大於2,000公里左右(甚至更遠),可搭載高爆、子母彈等,「擎天2」飛彈主要用於打擊對手方的陸上高價值固定目標,且由於應用了陸上機動發射方式,「戰時生存性較高」。

文章強調,目前,已裝備國軍的遠端對陸精確打擊彈藥包括「雄風-2E」巡弋飛彈、「雄風-2ER」飛彈、「擎天」飛彈、「萬劍」飛彈等。同時「雄風-2」、「雄風-3」和「魚叉」反艦飛彈,也都具備一定的對陸打擊能力。

文章坦言,相較於上述飛彈,「擎天2」是中程彈道飛彈,飛行速度更快、飛行高度也更高,攔截起來也更爲複雜,且國軍若採用「巡弋飛彈+彈道飛彈」這樣不同飛行彈道的飛彈的飽和攻擊方式對中國大陸目標進行打擊,「也將進一步增大我軍(共軍)的防空反導壓力」。

尤其臺灣目前已開始發展高超聲速飛彈技術,一旦未來讓「擎天2」飛彈搭載上高超聲速滑翔器,還將進一步提高此款飛彈的射程和突防能力,並讓該彈的性能得到進一步增強。此外,考慮到「擎天2」飛彈的最大射程,一旦從臺灣本島發射,可打擊覆蓋大陸的大部分中東部地區。「綜合上述分析,『擎天2』導彈未來裝備臺軍之後,將會對中國大陸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

文章建議,對此共軍除提高自身防空反導能力和戰技戰法水平,還應採用「先發制人+源頭打擊」的方式,在未來可能爆發的統一之戰中,儘可能早地摧毀國軍反艦飛彈、對陸攻擊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相應的發射載具、發射陣地、部隊營區/集結地以及飛彈儲存倉庫等設施。且鑑於目前臺灣對彈道飛彈等精密的武器生產,主要零件仍有賴於外部供應,故也可對可能向臺灣提供飛彈零件的國家或地區的公司或組織進行制裁,並掐斷或削弱相應的市場供應鏈。

文章強調,面對臺灣日益增強的「飛彈對陸」打擊能力,大陸需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採取進一步的綜合措施進行應對,以避免這些飛彈對中國大陸重要地區或目標在未來可能造成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