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股市瞎折騰的這些年

對多數人而言,A股市場並不存在什麼價值投資。不是價值投資有錯,而是你肯定做不到。

撰文丨魏英傑

好久沒見過A股市場這麼熱鬧了,每天成交額都在萬億元以上,甚至2萬多億元。

印象中,上一次這般人氣沸騰,還是在2015年股市大震盪的時候。那時候,行情好的日子,討論羣裡每天都有人發紅包,大跌的時候,每天都有段子。

我也是從那一年進入股市,從此成爲一名股民。

和現在很多人衝進股市一樣,我當時也是聽說行情很好,報紙、網絡上充斥着一派樂觀情緒,好像錢真的能生錢一樣。

沒想到輪到自己,一上來就被套,一套就那麼多年。

是的,雖然我這兩年在股市裡略有收穫,但剛入股市那會兒,真是各種瞎折騰,不堪回首。

所以,這裡不談大盤、技術面,只是聊點經驗教訓,給新人們一點參考。

我要講的第一點,不要相信價值投資。

不是說價值投資不對,也不是說A股市場沒有價值投資的意義,而是說,大多數人在實操中根本堅持不了價值投資的原則。

就拿巴菲特那句名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來說,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做到。當一個人持有的股票下跌10%,他心態可能還繃得住,但跌到20%、30%、40%的時候,他還扛得住嗎?他還能堅信,這隻股票一定能漲回來嗎?

不會的。沒有幾個人在這時候能夠保持心態穩定,大多數人會選擇止損、割肉離場,更別提沒見過大漲大跌,沒在股市經歷過過山車的新手了。

比如騰訊的股票,這幾年高點的時候上過700港元/股,低的時候下探到200港元以下,即使你在400港元的時候進場,在最差的時候也跌超50%了。

這時候,你還能相信價值投資嗎?

嘴巴上都是巴菲特信徒,實操是都是小白心態,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共同特徵,也是人性所趨。

更何況,相信價值投資的基礎是,你能發現好公司,跟它一起成長。這也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但如果你連一家公司的財報都看不懂,甚至都不知道財報有沒有作假,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是否真實,你怎麼判斷這是一家好公司?

按照巴菲特的說法,如果你不打算擁有一隻股票10年以上,就根本不算什麼價值投資。但在實操中,有多少人能做到?別說10年了,一年兩年很多人都等不了。

很多人炒股,巴不得買了馬上就能漲,第二天要是跌了就後悔自己買錯了。換句話說,很多人擁有一隻股票的長度是按天計算的,甚至是按小時計算的,這是哪門子價值投資?

比如巴菲特買比亞迪賺了30倍,但我相信,同樣買比亞迪的人,大多數賺不到這個差價。又比如,寧德時代最高的時候漲到377.65元,但我在八九十塊錢的時候就賣掉了,從此再也追不回來。

我翻了一下當年的操作記錄,很震驚地發現,我一年裡買賣股票的記錄多達四五十隻,同時可能有七八隻股票在手裡。這哪裡是在炒股?

我有一段時間,在70元至90元之間,一個月就來回買賣寧德時代多達幾十次,還美其名曰做T。

我對當年的自己表示很無語。

所以,對多數人而言,A股市場並不存在什麼價值投資。不是價值投資有錯,而是你肯定做不到。

再說了,你覺得最近這波行情,是因爲A股的價值被重新發現了嗎?

我要說的第二點是,不要相信任何專家、股評。

專家且不去說了。很多專家對股市發言,更多不是基於客觀分析,而是基於利益計算。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某位專家的“嬰兒底”論調。這位專家的各種“底部論”,說白了就是堅信牛市終究會來。

問題是,牛市肯定回來,重點只在於什麼時候來,以什麼形式來,來的時候你能不能抓得住?脫離具體語境的“牛市論”,不過是不負責任的妄語罷了。

多數股評也是如此。也許這些股評都有一定道理,問題是如果不把它放在正確的場景之中,就是百分百的謬誤。

這跟樓市的道理差不多。堅持看好或看空樓市的人,總能從現實中找到對應論據,但脫離了具體語境,就不再具有參考價值,甚至可能是害人的論調。

例如,以前有位經濟學家謝國忠,多年時間裡始終看空國內樓市。現在看,似乎沒錯啊。但在這過程中,國內樓市經歷了好幾輪上漲,如果當年有人相信謝國忠的言論,堅持不買房,那其實就錯過了幾次低位買房的機會。

我記得,早在2003年,就有人喊房價要跌了。可那時候,北京、上海的房價纔多少?你可以說,房價肯定會跌,但2003年的跌和2023年的跌,能一樣嗎?

股市也是一樣。大盤漲跌對個人投資者來講,有一定參考作用,但是並不多。牛市有人虧錢,熊市也有人賺錢。牛市賺錢容易一些,但不一定你能賺錢,熊市虧錢可能性更大,但操作得當,也有人能賺大錢。

所以,重點永遠是你對個股的判斷和操作,而不是外部的各種喧鬧。

特別是,在短視頻時代,各種股市評論如排山倒海一樣奔涌而來,對新手來說很難不受影響。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些短視頻對個人炒股幾乎沒有多少正面價值。因爲,即使這些分析是對的,也不代表你的操作不走樣,更不用說,很多股評就是胡說八道。

比如那個上海爺叔預測大盤(滬指)能漲到14600點。別的都不說,你覺得他這個預測的依據是什麼?是根據市場形態,還是政策信號,抑或技術分析?啥都不是的話,你還相信,這不就是典型的冤種韭菜嗎?

不自量力,反覆折騰,同時操作多隻股票,這只是一個新手常犯的錯誤。但新手更容易犯的錯誤是,自己不做功課,只相信這個專家、那個股評人的分析,就一頭衝進某一隻股票。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撞得頭破血流,黯然離場。

不過,我的問題倒不是聽信哪個專家、股評人的話,而是過於相信自己,也就是所謂“迷之自信”。

近十年前,我就開始主持吳曉波頻道《財經日日評》欄目,包括對每個交易日的A股進行點評。換言之,我自認爲並不是什麼股市小白。

好笑的是,我教人怎麼在低點買入、高點拋出的方法,結果人家賺錢了,我反倒虧錢了。道理很簡單,人家堅持了原則,而我忍不住反覆“橫跳”,認爲自己可以玩高空走鋼絲,結果就玩砸了。

這也反證了,我前面所說的完全正確。

在股市瞎折騰這麼多年,要說有什麼心得的話,也只有一句話:在合適的低點買入,在合適的高點賣出。

這是對所有炒股者來講,最簡單易懂,也是最核心的原則。其實,任何炒股的人,要做的無非也是這麼一件事。

波段,永遠是最迷人的,也是最神秘的形態。在波段面前,所有的技術分析都可以忽略,或者說,所有的技術和理念,都集中於此了。

對於初入股市者,你可以看不懂財報,可以看不懂各種政策影響、行業分析,但你總要看得懂K線。看不懂K線,總看得懂一隻股票的歷史高點和歷史低點吧。

在合適的低點買入,就是當這隻股票跌到歷史低點附近的時候,意味着它處於相對安全區間,也意味着可以開始買入建倉。那麼,什麼時候賣呢?如果你不貪心的話,可以在它的階段高點(也就是一兩年內的高點)拋出。

當然,這麼說同樣只是高度概括的歸納。因爲,一隻股票永遠有向下突破低點和向上突破高點的可能性。但如果不借助技術分析手段,你只能看到的是它的歷史表現。所以,在這中間去尋找入手區間,總是一種相對保險的辦法。這對新手來講,完全夠用了。

剩下的就是堅持。當然,堅持是最不容易的事情。這意味着,當你買入後,股票繼續下探的時候你不能慌,也意味着,股票上漲但還沒到目標點位的時候,你不能急。

還是以騰訊爲例,它在2021年初達到歷史高點734.7港元,到2022年初跌到400港元以下,如果這時候你建倉買入,意味着到當年10月份它跌到200港元以下的時候,虧損幅度超過50%。

這時候,無論是看高到500、600港元,都會讓人覺得遙不可及,很多人可能會開始割肉。但如果你仍然堅持目標點位,這時候要做的反倒應該是繼續買入,做低成本。而當時間來到2024年上半年,你的股票就能夠開始盈利。

也就是說,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越長,它的波段會越明顯,而你從中盈利的可能性也越大。最近這幾年,我基本都是這麼操作的,並且開始嚐到了好處。當你持有股票時間越長,你越能夠了解一隻股票的調性,也越能夠從中獲利。

這個道理,其實巴菲特也說過,就是“不懂不做”。巴菲特還說,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範圍內投資。這句話翻譯成現在的流行語就是:一個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以內的錢。

這就是我在股市瞎折騰這些年來最深刻的心得體會。

(本文僅爲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