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雪場當教練
新疆雪季漫長,從每年的10月下旬一直持續到次年4月。每到冬季,在各大雪場,雪具大廳人流蜿蜒,纜車吊廂循環攀升,魔毯傳送帶載滿雪友,遠處山脊上躍動着俯衝滑雪者的彩色身影。
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新疆冰雪資源得天獨厚。天山和阿爾泰山脈的“粉雪”久負盛名,雪質輕盈、乾燥,適合滑雪運動。好口碑和好資源的吸引力,讓“到新疆滑雪”的熱度持續攀升。在新疆冰雪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一羣年輕人正以不同姿態書寫着屬於自己的冰雪傳奇。
從愛好到事業
從最初的滑雪愛好者到雪具店經營者,再到如今的滑雪培訓機構負責人,吳文博用13年時間完成了從滑雪小白到行業深耕者的蝶變。
1990年出生的吳文博,滑雪生涯始於大學畢業後。2012年,他第一次踏上雪場,“那時滑雪的人不算多,在雪地上馳騁的感覺令人很上癮”。
彼時新疆的滑雪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兩年時間,與吳文博一起滑雪的小夥伴靠着自學掌握了一定的滑雪技能,但明顯感覺專業性不足。“當時國內滑雪教學資源有限,新疆就更少。我們爲了提升滑雪水平,請了一位經過美國AASI(美國滑雪教練協會)認證的教練。”通過專業的學習培訓,吳文博考取了一級滑雪教練證,這段經歷也爲他之後從事滑雪教學和培訓奠定了基礎。
10年前,單板滑雪還屬於小衆運動,參與者寥寥無幾。那時,單板裝備的獲取渠道十分有限,常常需要費盡周折才能買到合適的裝備。爲了更好地體驗滑雪,吳文博開始給自己和身邊的雪友找渠道代購雪具。久而久之購買量越來越大,他在烏魯木齊人流量最大的滑雪場之一——絲綢之路山地度假區開了第一家雪具銷售店,主要銷售單板、雪服、雪具等。隨着來新疆滑雪的人數逐年增加,從2014年到2018年吳文博的雪具店也從1家變成了3家。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提起‘翔翔’都有耳聞。”滑雪技術好的“翔翔”逐漸在雪友圈中聲名鵲起,吳文博的雪具店也成爲滑雪愛好者的聚集地。店裡不僅賣裝備,還總有滑雪愛好者“上門”請教,代課也成了他的冬季業餘規律生活之一。
“隨着滑雪運動的普及,系統化的培訓將成爲趨勢。”憑藉多年在冰雪行業的摸爬滾打,吳文博意識到:是時候了!
目前新疆滑雪場數量已達101家,但新疆的滑雪培訓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小,培訓市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系統化教學是吳文博進入新賽道選擇的方向。今年1月,他與絲綢之路山地度假區合作成立滑雪培訓機構,並聘請了10名滑雪教練。
“滑雪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技巧的運動,我希望讓更多人感受滑雪的樂趣。”作爲新疆滑雪產業的見證者,吳文博心裡有憧憬,也有堅持。當然,吳文博也意識到目前滑雪培訓市場存在的問題——夏季空白期太長。對此,吳文博想好了對策:夏季做網球培訓,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我們的滑雪教練基本是‘95後’,而且大部分都是體育專業畢業的。運動是相通的,他們更能適應新的運動方式。”吳文博說,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體育人在滑雪賽道里找到了新方向。
從跑道到雪道
清晨的陽光灑在可可托海滑雪場的雪道上,“95後”魏強正帶着學員進行當天的第一堂滑雪課。這位體育教練在過去3年裡完成了新身份的轉變——從傳統體育訓練轉向冰雪賽道,成爲一名滑雪教練。
如果說吳文博見證了新疆冰雪產業的萌芽與生長,那麼魏強的轉型則折射出傳統體育人擁抱冰雪經濟的時代印記。當“三億人上冰雪”的願景照進現實,越來越多像魏強這樣的跨界者,正將專業技能注入冰雪賽道,推動新疆滑雪教育的專業化升級。
“2020年我第一次踏上雪板時,專業滑雪教練還很少。”原本在克拉瑪依市從事籃球、田徑培訓的魏強敏銳抓住滑雪教學機遇,在2022年考取了滑雪教練證,並開啓了滑雪教學之路。
魏強所在的克拉瑪依龍山滑雪場儘管規模不大,但有滑雪熱情的孩子卻不少。“第一年帶了10多個孩子,第二年規模相當。今年只帶了不到10個,主打精品班。”克拉瑪依的滑雪場冬季開放時間短,因此,除了在克拉瑪依教學,魏強冬季幾乎都待在阿勒泰。“阿勒泰滑雪場多,滑雪場景豐富,遊客也更多。”在可可托海滑雪場,魏強開設了私教服務,精準鎖定追求深度滑雪體驗的中高端客羣。通過推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魏強在滑雪教練這個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依然佔有一席之地。
“每到滑雪旺季都能看到雪友排隊坐雪場大巴,這種熱情讓我看到了市場潛力。”他透露,不少疆外雪友專程飛赴新疆,願意爲優質滑雪資源支付溢價,這也讓他更看好未來民宿的發展前景。爲此,去年8月,魏強還在可可托海鎮投資開設民宿,打造“滑雪+住宿”的全鏈條服務。去年首個雪季,民宿實現4萬多元營收,今年雪季預計營收突破10萬元。
在魏強眼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滑雪培訓行業。幾年前,在龍山滑雪場,像魏強一樣的專業滑雪教練並不多,但隨着滑雪市場需求日益旺盛,教練數量也逐漸增加。他們雖然來自各行各業,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熱愛滑雪。“這是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踏入這個領域。”魏強說。
新疆優質的冰雪資源也助力當地的冰雪運動不斷向學校推進。近年來,新疆推廣“冰雪進校園”,推動青少年冰雪人才培養。這位冰雪探路人也正籌劃着提升自己,進一步優化課程,培養更多滑雪“小苗子”。“我也希望更多孩子從滑雪開始,愛上更多體育運動。”魏強望向遠處綿延的雪道,眼中映照的是冰雪經濟的未來圖景。
從西北到東北
3月中旬,任軒媛踏上了從吉林返回烏魯木齊的飛機。“雪季基本結束了,回家調整一下,等待下個雪季的到來。”對“00後”任軒媛來說,滑雪更像是一場必然的熱愛。
以任軒媛爲代表的新生代,趕上了冰雪經濟的熱潮。新生代的滑雪大軍爲冰雪產業注入了更多活力。
2022年,任軒媛第一次踏上雪場,用手機爲朋友們記錄下滑雪的瞬間。那時的她或許並未想到,自己會成爲雪場上備受追捧的攝影師。
“上學期間我學了攝影,2023年初,接了一個滑雪俱樂部的拍攝活動,積累了雪場拍攝的寶貴經驗。”雪場拍攝讓她與滑雪結緣。彼時,任軒媛的滑雪水平並不高,以拍攝靜態照片爲主。憑藉對滑雪的熱愛和不斷地練習,她逐漸開始嘗試視頻拍攝,並很快就能在雪道上自如地穿梭,用運動相機捕捉滑雪者的精彩瞬間。
2023年雪季,新疆冰雪旅遊消費市場呈現爆發趨勢,被譽爲“人類滑雪起源地”的阿勒泰更是衆多雪友心中的聖地。任軒媛也在這一年轉戰可可托海滑雪場,這裡的雪場規模更大,客流量也更多。她在這裡精進滑雪技術的同時,拍攝了不少滑雪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上,沒想到火了起來。她也由此結識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滑雪愛好者,不少人專門通過網絡賬號找她拍滑雪照。
“除了跟拍,我還教人滑雪,最開始是熟悉的朋友,後來有一些跟拍的客人也會讓我教,把滑雪技巧教給別人挺有成就感的。”一到冬季,任軒媛最喜歡“泡”在雪場,一邊拍攝,一邊教人滑雪,樂此不疲。
去年7月畢業後,任軒媛毫不猶豫地選擇成爲一名全職雪場攝影師。近兩年,新疆滑雪熱度持續攀升,滑雪跟拍攝影師數量也在增加。隨着新疆雪場的競爭加劇,任軒媛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前往東北尋找新的機會。今年1月底,她與熟識的朋友一起到了吉林市的松花湖滑雪場。
“松花湖滑雪場的雪道與新疆差別不大,交通很方便,飲食也不錯。”爲了方便拍攝,任軒媛在雪場附近租了個公寓,走路到雪場10分鐘的路程。“雖然這裡競爭也很激烈,但我有不少固定的客源。”如今,任軒媛在社交平臺上已經有5000餘名粉絲。同時,她在松花湖滑雪場也認識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同樣熱愛滑雪,並且不少人以此爲職業。“大家雖然來自天南海北,但都做着自己喜歡的事。”
說起夏季的打算,任軒媛準備4月去上海的室內滑雪場體驗一段時間。“這兩年各地的室內滑雪場大火,我也想去體驗一下。”在任軒媛看來,滑雪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她相信,隨着滑雪運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愛上這項運動,而她也將繼續在雪場上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作者:耿丹丹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