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研高空通訊平臺首度曝光 可供380平方公里網路覆蓋

數位發展部今(24)日於臺東縣鹿野高臺舉辦「高空通訊平臺升空測試與展示」活動,首度以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臺,展示高空通訊平臺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李奇叡攝)

數位發展部今(24)日於臺東縣鹿野高臺舉辦「高空通訊平臺升空測試與展示」活動,首度以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臺,展示高空通訊平臺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以強化臺灣通訊應變韌性。

本次展示的高空通訊平臺,爲繫留型浮空器載具,由浮空器、地面固定架、主拉繩、風速計、壓力計、氦氣泄氣罰、夜間信號燈以及安全甩繩組成。而浮空器的氣囊設計,爲上下對稱的扁平形狀,充氣後的球體長軸爲9.5公尺,短軸爲6.2公尺,可在500至800公尺高度穩定滯空。

氣囊下方設有吊掛倉,專門用於高空通訊測試設備的安裝。浮空器的蒙皮材料具備輕量化、高強度及抗紫外線特性,並符合氦氣低穿透率要求。主拉繩的最大承受力超過3000kgf,並可伸展至1000公尺長度。

據悉,平臺可升空至800公尺的高度並穩定停留,提供半徑達11公里(380平方公里)的地面網路覆蓋;並搭載獨立能源供應裝置,採氫燃料電池作爲主要能源來源,確保長時間運作下,仍能提供穩定可靠且低污染的電力供應。

數發部表示,高空通訊平臺並具備50公斤的載重能力,使其有更多的設備選項,從而增強其應用彈性,可因應更多的使用情境。此外,該平臺能持續滯空超過14天,通訊時長大於80小時,顯示長時間提供穩定通訊服務的能力,極大提高災害期間的通訊恢復效率,並大幅度提升災區與偏鄉地區的通訊能力,減少數位落差。

活動現場也演示多項技術,包括模擬災害情境下的通訊中斷與恢復過程,透過高空通訊平臺提供的臨時訊號,結合無人機進行受困民衆的搜救。

數發部指出,本次計劃協同國內多個研究單位與企業,以及攜手各部會共同推動,展示政府與各界合作成果。數發部長黃彥男強調,數發部將持續投入資源,推動該平臺效能優化,確保能在更多緊急應變場景中進行應用,爲臺灣的數位韌性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