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贏,歐洲已輸"

(原標題:"無論誰贏,歐洲已輸")

距離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還剩下不到一週時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的支持率勢均力敵,大選結果依然難以預測。由於歐洲正面臨俄烏衝突、經濟停滯等問題,許多歐洲國家正密切關注此次大選,擔心美國政局的變化將影響美歐關係。

但“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0月31日發表頭版文章稱,在過去30年裡,美國對歐洲的興趣一直在減少,歐洲在華盛頓的戰略版圖中已不像過去一樣重要。無論哪一位候選人成爲美國總統,美國都不太可能恢復上世紀90年初期“繁榮的跨大西洋關係”,“歐洲已經成爲了輸家”。

文章稱,歐洲人正焦急地等待美國大選結果,他們將特朗普視爲“噩夢”,因爲特朗普曾威脅要對歐洲商品加徵關稅,還宣稱要在當選後“結束烏克蘭戰爭”。相比之下,歐洲人對哈里斯寄予厚望,她承諾要保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可能對美歐關係更加有利。

當地時間9月10日,特朗普和哈里斯舉行電視辯論(圖/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然而,文章指出,從更大的戰略層面來看,歐洲對美國的重要性日漸下降,“歐洲面臨老齡化和萎縮,反感強權政治,難以相處且不願承擔風險。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再喜歡歐洲,只把歐洲視作適宜度假的地方。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差距不斷擴大,這僅對美國有利。”

因此現任總統拜登可能會成爲美國“最後一批重視歐洲的決策者”,在他卸任後,新的美國領導人或將調整對美國角色的定位。但即使是拜登,他在關鍵時刻也會優先考慮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例如從法國手中搶走了爲澳大利亞建造潛艇的合同。

“政客新聞網”提到,法國官員更清楚美國如何看待歐洲,一名法國外交官直言:“這不是敵意,這是漠視。有時候這樣更糟。”

當地時間10月17日,歐盟峰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澤連斯基介紹“勝利計劃”(圖/央視新聞)

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如今美國在幾乎所有領域從歐洲撤出或收縮。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在歐洲的駐軍數量仍然遠低於10萬。唯一的例外是數字領域,Meta、X等美國科技公司依然在歐洲互聯網佔據主導地位,但這沒有給歐洲帶來什麼好處。

曾在華盛頓工作、爲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撰寫過傳記的法國人熱雷米·加隆(Jérémie Gallon)對“政客新聞網”表示,美國對歐洲的興趣減弱未必是一件壞事,但這確實說明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發生了更迭。

加隆指出,美國脫離歐洲的舉措始於推動“重返亞太”議程的前總統奧巴馬,但這一進程其實在奧巴馬上臺之前就已開始,現在可能進一步加速,“當前美國精英階層的政客要麼與西班牙語國家有聯繫,要麼將目光投向亞洲。與歐洲有聯繫的人則較少出現。”

隨着2024年美國大選臨近,歐盟國家已經開始考慮美國撤出歐洲的可能性。文章稱,歐洲人認爲,如果哈里斯獲勝,白宮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但最終美國還是會引導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美國對北約的投資可能不會改變,但哈里斯政府會優先考慮“印太地區”。

對於特朗普,歐洲人普遍持悲觀態度,他們認爲特朗普將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可能尋求一項“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能宣佈勝利的協議”。一名歐盟外交官說:“我們希望特朗普理性行事,但沒人能夠確定。”

歐洲還需要考慮新的安全政策,爲美國減少對歐洲的保護做好準備。法國政府此前警告稱,歐盟應在防禦方面齊心協力,“我們不能每四年就把歐洲安全交給美國選民”。法國外交部負責歐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本傑明·哈達德上週表示,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

歐盟內部在安全問題上仍存在巨大的分歧,圖爲歐盟旗幟(資料圖/央視新聞)

然而,歐盟內部在安全問題上仍存在巨大的分歧。文章稱,北歐和歐洲中東部一些國家認爲,巴黎只是想通過“戰略自主”政策來支持法國公司,“實現統一戰略和軍事目標”的提議只會讓歐盟屈從於法國和德國等大國。

因此分析人士擔心,如果美國進一步從歐洲收縮,歐盟國家將退回“各自爲戰”的狀態,彼此之間互相懷疑。法國分析師尼古拉·唐澤(Nicolas Tenzer)認爲:“沒有美國,歐洲就輸了。更危險的是,歐洲不會承認自己輸了,從而保持停滯和癱瘓。”

來源|觀察者網 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