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黑飛”如何治理?反制它的“黑科技”來了

近年來,隨着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機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份額達70%。然而,隨着無人機飛入生活,“黑飛”現象也時有發生。

所謂的無人機“黑飛”,其實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具體是指沒有進行實名註冊登記備案,或者沒有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就在管制空域內飛行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飛行活動。無視禁飛法規的“黑飛”現象,給我們的社會公共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帶來極大風險隱患,急需有效管理。

機場公安發佈無人機"黑飛"被處罰案例

貴州省公安廳機場公安局10月18日發佈無人機“黑飛”被處罰典型案例。主要有這樣四類:

案例1:禁飛區飛行

2024年8月26日,鄭某某在貴陽龍洞堡機場淨空區域內非法駕駛無人機飛行。公安機關依法給予鄭某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處罰。

案例2:違法解禁

黃平縣違法嫌疑人潘某某通過從境外網站購買破解軟件對無人機進行破解,並使用破解後的無人機在禁飛區實施無人機“黑飛”活動。公安機關責令其停止聯網,處以警告及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對其修改計算機信息網絡數據行爲處以警告及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對其擾亂單位秩序行爲處以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3:未批飛行

吳某未經審批在清水河鐵路大橋附近操作一架無人機,拍攝清水河鐵路大橋視頻。公安機關依法給予吳某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4:禁飛時間飛行

凱里某建材有限公司爲進行項目效果圖拍攝,授意工作人員葉某某在禁飛時間及區域內違法操控升空無人機。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該公司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

多起“黑飛”無人機危害

公共安全事件被查處

“黑飛”不僅僅危害航空安全,還對多方面公共安全產生不小的影響,警方提供了幾起無人機“黑飛”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例。

今年3月,在浙江台州的臨海,洪某使用無人機在市區內飛行真高超過120米,而且整個飛行過程還被洪某進行了網絡直播,當地警方發現了該情況並及時進行了處置。

臨海市公安局巡邏處突大隊副大隊長 鄭霞:我們就根據直播間顯示的地址,前往現場將其當場查獲。查看了他的飛行記錄,今天最高飛行記錄是300多米。

民警現場檢查發現,洪某使用的無人機雖然已經實名登記,但當天的飛行並未進行申請,屬於未經審批在管制空域飛行,涉嫌“黑飛”操作。最終,洪某被臨海市公安局責令停止飛行。

這是發生在四川的一起在鐵路站點“黑飛”的案例,2023年6月,四川成都大邑站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有不明物掉入鐵路軌道中,嚴重影響列車運行安全,隨即向車站派出所報警。接警後,執勤民警會同鐵路工作人員將不明物撿出軌道,確定該不明物爲無人機。

經調查走訪,民警很快確定了無人機的飛手楊某,其自稱喜歡看動車,便想飛無人機到上面看看,沒想到突然失控。

最終,鐵路警方依據《四川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在對楊某批評教育後對其行政罰款800元。

我國規定的無人機禁飛區域有哪些?

根據相關規定,還有哪些地方是不能飛無人機的?

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國家根據需要劃設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包括: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區、空中限制區以及周邊空域,軍用航空超低空飛行空域,以及下列區域上方的空域應當劃設爲管制空域:

• 機場以及周邊一定範圍的區域;

• 國界線、實際控制線、邊境線向我方一側一定範圍的區域;

• 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監管場所等涉密單位以及周邊一定範圍的區域;

• 重要軍工設施保護區域、核設施控制區域、易燃易爆等危險品的生產和倉儲區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資的大型倉儲區域;

• 發電廠、變電站、加油(氣)站、供水廠、公共交通樞紐、航電樞紐、重大水利設施、港口、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線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周邊一定範圍的區域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 射電天文臺、衛星測控(導航)站、航空無線電導航臺、雷達站等需要電磁環境特殊保護的設施以及周邊一定範圍的區域;

• 重要革命紀念地、重要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周邊一定範圍的區域;

• 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領導機構規定的其他區域。

是否所有無人機飛行

都需要駕駛執照?

據瞭解,針對無人機相關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風險隱患,近年來我國也相繼出臺了《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那麼,所有的無人機飛行都必須擁有“駕駛執照”嗎?

根據今年1月1日施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無人駕駛航空器按照性能指標分爲微型、輕型、小型、中型和大型5個類別。

而普通民衆日常使用最多的是微型和輕型兩類,《條例》規定:

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是指空機重量小於0.25千克,最大飛行真高不超過50米,最大平飛速度不超過40千米/小時;輕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是指空機重量不超過4千克且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7千克,最大平飛速度不超過100千米/小時。

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秘書長 王楠:由於航空器產生的危害程度不同,小(型)輕微的,老百姓自己消費級的就不需要執照了。但是大中小型的用在生產上的這些一定要有駕照。

專家介紹,雖然使用微型、輕型無人駕駛航空器人員無需取得相關執照,但是需要依法進行實名登記備案,目前主要是通過國家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監督服務平臺及其應用程序進行登記。

另外,專家提醒,操控無人機的過程中還應避開人員密集區、小區等場所,避免侵犯其他人的個人隱私。

中安協無人系統安全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孫曉禹:如果你觸犯了別人的隱私,也是一個違法的行爲,雖然無人駕駛航空器是一個新的技術,新興的產業,但是在逐步發展過程中,需要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也要提升我們飛手的個人素質和水平。

反制“黑飛”無人機

多種“黑科技”亮相

隨着無人機“黑飛”頻頻發生,對無人機反制的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髮展。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24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上,就有一些應對無人機"黑飛"的“黑科技”亮相。

台州市公安局警務航空管理支隊副支隊長 胡上傑:像這一款是我們(研發)的便攜式無人機偵測反制設備,針對現場一公里範圍內的無人機,地面處置人員到達現場之後,可以使用朝向無人機的角度去進行現場處置,它有返航和迫降的兩種模式,我們打擊了無人機的控制鏈路,它就可以做到迫降。

由於這種便攜式的無人機偵測反制設備體積輕便,非常適合民警在接到警情後迅速抵達“黑飛”無人機事發現場,並根據後方偵測指令進行相應的處置。

目前執法部門針對“黑飛”無人機的處置最大難點在於發現並鎖定目標。

通過無線電頻譜信號的捕獲技術,這款設備可以實現對無人機和飛手的迅速定位。

參展代表 姜化京:像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設備,它可以實現,如果在展館外飛行,我們可以直接獲得無人機精準的經緯度信息和它的高度信息。包括飛手的位置,我們通過這裡一按鍵可以直接調出導航軟件,民警根據這個導航軟件直接可以導航到這個無人機或者飛手的位置。

由於手持偵測設備受地理、距離等因素的限制,使用範圍也相應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款偵測與打擊一體的“執法無人機”,它可以同地面的偵測處置力量協同配合,實現對“黑飛”無人機的立體處置和打擊。

北京低空安全研究院院長 潘泉:我們可以迅速地抵達處置現場,近距離的觀測到底是不是“黑飛”,誰在“黑飛”、怎麼“黑飛”。它是和地面車載是聯動的,形成一個立體的反制反無的這樣一套體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