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威辰等: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已經開啓
中新經緯8月23日電 題: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已經開啓
作者 吳威辰 中信證券電池與能源管理首席分析師
拜俊飛 中信證券金屬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
汪浩 中信證券電池與能源管理分析師
柯邁 中信證券電池與能源管理分析師
8月21日,一則“全固態電池重大突破”發佈會的宣傳消息徹底激發了市場對於固態電池的熱情與關注。事實上,2024年以來,關於固態電池產業的積極信號持續聚積。一方面有消息稱,國家有望在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半固態電池量產車型的上市,也讓固態電池的邊際變化進一步明確。
我們分析熱銷車型的續航與價格,發現消費者對長續航付費形成10萬-15萬元的溢價,這有助於固態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滲透。考慮中高端電動汽車、消費電子、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應用,我們測算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將達到643GWh(吉瓦時),滲透率有望達到12.2%,其中全固態電池滲透率約1%,合計市場空間約1.2萬億元。
我們認爲,對比日本,中國“小步快跑”有望贏下固態電池產業化的下半場。日本的優勢在於研發,日本固態電池領域具備國家層面研究機構和資金支持,全球全固態電池專利數量排名前三位的豐田、出光、松下三家日本企業強強聯合,2020年豐田已完成全固態電池行駛實驗。
中國的優勢在於產業化。首先,日本押注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存在風險,中國優先選擇氧化物半固態電池量產,同步開發硫化物/鹵化物/複合電解質等路線可以分攤風險。其次,日本“一步到位”將全固態電池搭載HEV(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未來也將裝載BEV(純電動汽車),中國選擇“小步快跑”先將半固態電池裝車,再逐步過渡至全固態電池裝車,我們測算中國過渡路線的規模效應約高於日本5倍。從產業化條件看,中國具有完備的鋰電產業鏈、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這些都有望助力中國贏得半/全固態電池產業化下半場。
我們測算,短期(2024-2026年)半固態電池放量將對高鎳三元、碳納米管等環節帶來相對較高的營收彈性;中期看,到2030年,半固態+全固態電池對隔膜與電解液的需求影響分別爲1%、6.6%,較爲有限;長期看,面對固態電池產業化趨勢,我們選取代表性樣本公司研究,預計傳統電池廠將憑研發、客戶、製造優勢領跑行業,材料廠商積極轉型方能在未來穿越週期,第三方材料廠商能夠依靠資源稟賦,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我們還推演了鋰電產業格局的演變重構,預計固態電池將持續發展並逐步佔據主導,中國鋰電產業將有望繼續領跑世界。
我們認爲,2024年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已經開啓,中國有望在產業化的下半場取勝,國內鋰電產業鏈將有望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投資策略方面建議關注三條主線:技術領先的電池廠;短期有望兌現一定業績的半固態電池產業鏈標的;全固態電池產業的全新增量環節標的。(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