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博“撇捺之間”上海展覽啓幕,在“西方規範與東方文化”之間探索

“撇捺之間”外灘舶來百年/吳文博藝術設計展近日在一片藍色的浪潮中啓幕。“撇捺之間”上海站是吳文博在本年度的大型回顧展,作爲一位建築師、藝術家,吳文博的作品在本年度米蘭時裝週大放異彩,他將具有東方性的藝術裝置點綴在多年來由西方視野主導的審美之中,爲米蘭帶去了一場藍色幻境。而本次展覽落地於擁有三百餘年曆史的商船會館中,兼回顧與展望,爲大衆展開了吳文博在“西方規範與東方文化”之間的探索與實踐。

展覽現場,穿梭於藍色“波浪”之間的“人”字若隱若現,一撇一捺間無不呼應着“撇捺之間”的主題。吳文博提到:“撇捺既是一個“人”字,也是一個傳統東方屋頂的形象,這一撇一捺,代表了中國古人的‘極簡’,言有盡,意無窮。它所展開的時間與空間,迄今,我們都在探索之中。”

本次展覽也是吳文博先生繼去年的“梧桐樹下”個人繪畫展之後與策展人Zoey Wang汪聰一合作的第二次展覽,全面的呈現了其在藝術裝置、繪畫和設計創作上的歷程。本次展覽根據吳文博先生深入研究的“城市性格”,在擁有三百餘年曆史的商船會館場域中,營造出兩個不同的展陳空間,由室外和室內兩部分構成。在動態的室外展區,吳文博先生攜手燈光照明專家田鑫、音樂家曾子嵐共創的“逐浪”藝術裝置互相映照。“如鳥斯革,如翬斯飛”,與現代化的聲光電組合,讓這處沉寂百年的古院落煥發新生,使東方與西方的碰撞再次浪漫交融。

策展人Zoey Wang汪聰一在談及本次展覽時提到,“建築學在東學與西學之間徘徊了一百多年,我們所見的建築、設計、藝術,如今仍在不可避免地使用某些西方的評判標準。但每一代人都有推動社會發展的使命,對於吳文博來說,他所探索的方向始終圍繞着文化的在地性上,在他的藝術創作和建築設計中,始終纏繞着一縷若有似無的‘文脈’,雖不是絕對主線但從未忽略。當下的社會,太需要這樣的創作者了,他們使用媒介,但同時也是媒介本身,只有剝去一切的僞學,忠於本土、結合規則,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家園’。”

《易經·繫辭傳下》有語:“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其中的“蓋”便是由一撇一捺而來,這也最初的“建築設計”的概念。在本次展覽的室內展區,主要呈現了吳文博先生過往建築設計作品,他對“居住”、“更新”及更符合當下社會人文的“文旅”的思考,分別由“已建成”、“在建中”,以及“概念性”三類作品來講述。三類作品形態與三個標籤詞將在現場相呼應,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沸騰裡小鎮&孔明燈”、“東臺書帆圖書館”、“麓悅江城悅集”、“古城閬中度假酒店”等已落成作品逐一陳列,與在建中的鄭州記憶“國三棉廠”、平樂“茶馬道酒店”等作品共同敘述在過去數年的實踐中,當代設計所經歷的風格演進與人文變遷,同時也爲大家展開了一卷各具地域文化的圖卷。

在裝置作品TOUCH、花/河/島、COCO Universe的光影之下,或靜觀或流動,爲展覽現場帶來了另一種“現象性”的人文事件,準確的表達了“在文化現場,參與即是創造”的涵義。

商船會館始建於1715年,三百餘年的時光長河在這裡寫滿了城市記憶,活動末了,吳文博講述了庭院裝置《逐浪》背後的人生哲理,以人的互動讓建築再次煥發新生,詮釋了經典的建築可閱讀。

這也如吳文博先生所想,他的創作需要“人”的參與,因爲建築作品是爲使用而建造、藝術作品也是一種信息傳遞。本次展覽在上海商船會館的人文環境中表達了這位建築師、藝術家自2018年至2024年的階段性創作歷程,也是“撇捺之間”展覽的第一步,“撇捺”將邁着人的腳步,去往更遠的東方與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在這個永恆的中間地帶,吳文博先生還將繼續更多的探索與實踐,讓東西方的不同視野都能看見每片土地獨有的在地文化所孕育出的新作品。同時,本次展覽作爲藝術外灘的一部分,也將爲黃浦區帶來新的藝術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