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eta估中國輸往歐美貨櫃量6月已見頂 攬貨業指目前是往下
▲攬貨業者指出,8月貨量可以明確看出確實是往下滑的。。(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今年6月中國運往北美和北歐的海運貨櫃運輸需求打破紀錄,但挪威運價分析平臺Xeneta估計,創紀錄的需求應該已經見頂。對此國內兩家攬貨業者指出,7月因船期混亂,貨載時多時少,要看到統計數字才知道實際增減,但8月貨量可以明確看出確實是往下滑的。
Xeneta本週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從中國運往北歐的貨櫃貨運量爲80萬箱(20呎櫃),是該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的月度數據;雖然從中國到北美的貿易金額沒有創下歷史新高,但6月份的貨櫃運輸量達到136萬箱,使得2024年6月成爲有記錄以來第8高的月份,僅次於2020年底和2021年Covid-19大流行高峰期的非凡出貨量。
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表示:「紅海的衝突給海洋供應鏈的傳統季節性帶來了重大變化,擔憂的託運人在今年早些時候爭先恐後地進口儘可能多的貨物。」
「託運人評估了紅海衝突對海洋供應鏈的影響,並沒有準備好冒險重複大流行時期的混亂局面,這意味着我們看到,在第三季度傳統的旺季之前,中國主要的遠洋貿易量創紀錄。」
6月份創紀錄的交易量恰逢從遠東到美國和北歐的平均現貨交易利率螺旋式上升。 Xeneta數據顯示,4月30日至7月1日期間,進入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現貨運費分別上漲了144%和139%。 同一時期,北歐的現貨市場運費上漲了166%。
桑德指出,託運人希望保護供應鏈,而這也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5月和6月的大量貨運量導致亞洲港口出現嚴重擁堵,運費急劇飆升。
那些匆忙進口的託運人可能花費的錢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期,但他們顯然認爲,爲了在今年晚些時候降低供應鏈的風險水準,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市場可以看到,發貨人早在5月份就開始進口聖誕商品,因爲他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Xeneta認爲,有跡象表明,從中國到北美和北歐的貨櫃航運需求的創紀錄水準可能已經見頂。
從遠東到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平均即期匯率現在走軟,自7月1日以來分別下跌了17%和3.2%。 從遠東到北歐的平均即期匯率稍強,但自7月31日以來小幅下跌1.6%。
捷迅(2643)常駐美國達拉斯的總經理孫鋼銀,昨(7)日出席臺北總公司董事會後指出,下半年海運市場是有旺季,但貨量沒有特別好,船班也沒到滿載狀況,但是船公司透過減速、控艙等方式,讓運價維持在高檔。目前市場運價即使下修,還有去年同期的三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