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盾後…另一新護國羣山?太空國家隊成員出列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提及,二四年底低軌衛星零組件的自制目標要達六○%,未來三年還預計招募三○○名太空科技人才,加速升級太空產業需要的即戰力。(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第三期太空計劃政府十年將斥資二五一億元大力發展國家隊,近兩年除了有多家業者獲得政府注資、取得更多研發能量,也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國家太空中心一月六日舉行揭牌典禮,由總統蔡英文親臨現場參與儀式,產官學界超過一八○人共襄盛舉,展現各界對發展國內太空產業的支持,而原是財團法人的國家太空中心也於「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正式施行後改製爲行政法人,成爲國科會轄下第四個法人機構,將肩負着發展B5G通訊衛星、開發關鍵零組件的重要任務。

力拚自制通訊衛星升空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提及,二四年底低軌衛星零組件的自制目標要達六○%,未來三年還預計招募三○○名太空科技人才,加速升級太空產業需要的即戰力。

臺灣於一九九○年開始擬定長期的太空發展計劃,三十多年過去,在產學研的努力下,經過第一、二期的經驗傳承,太空發展進程已步入到第三期階段,要在十年內(二○一九至二八年)投資二五一億元,用來扶植衛星產業、培養太空國際人才,太空產業的重要程度也被小英政府列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目標到二○二五年,要與三家國際大廠合作、完成二四項產品飛試驗證、開發十五項衛星關鍵技術、發射首顆B5G通訊衛星,也要大幅提升地面設備的產值,期許成爲矽盾之外的另一個「新護國羣山」。

立法院在二一年三讀通過的太空發展法,當中也明定包括宣示發展原則、規範太空活動、設置發射場域與促進產業發展四大方向,並於二二年一月二十日正式實施,是臺灣第一部國家太空法,讓產學各界在發展太空商機的同時更有依循方向。爲搶佔先機,經濟部與科技部等部會近年都推出太空發展計劃與預算,科技部被指示爲主管機關,有「B5G低軌衛星與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計劃」,將投入十五項B5G衛星自主關鍵元件研製,二一~二四年總經費達二五億元;經濟部則有「B5G低軌衛星─地面設備與產業推動計劃」,總經費達九.八七億元。

至於近期衛星發射規劃,科技部表示,首顆自制的氣象衛星─獵風者衛星,最快今年六月就會透過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火箭升空,後續還有福衛八號系列衛星、B5G通訊衛星研製計劃進行中。獵風者衛星是繼國內自制第一枚遙測衛星「福衛五號」升空之後,展現自制氣象衛星實力的代表作,包括衛星酬載在內有八二%零件爲臺灣研發製造、逾二○家廠商與研發單位參與;低軌通訊衛星部分政府則在二一~二四年投入逾四○億元,力拚二五年讓首顆自制通訊衛星升空,二六~二九年每年發射再一顆,直至二○三○年完成共六顆通訊衛星升空。

從矽島到太空島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定義,太空產業可拆分爲衛星地面設備、衛星應用服務、衛星發射、衛星製造及非衛星五個部分,二一年全球太空相關產值高達三八六四億美元,又以衛星地面設備、及衛星服務位居一、二名,雙雙突破千億美元。回到國內來看,經濟部統計二二年國內相關產值,地面設備裝置高達五七一億元,佔比逾九七%,而其餘的衛星製造及發射服務合計僅不到三%佔比,足見臺灣自有衛星製造與發射研發能量,仍有相當多進步空間。(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30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