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沒必要看不起企業家直播帶貨

"我永遠不會做直播帶貨……我看不起那些直播帶貨的企業家",11月19日開始,連續發聲"迴應一切"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有自圓其說的邏輯和語境。話一出口還是得罪了大批董事長總裁CEO。

除了批評直播帶貨,鍾睒睒還對網絡暴力、純淨水礦泉水、低價競爭、平臺(流量)導向等多個話題發表了看法。鑑於農夫山泉和鍾睒睒年內數度遭遇非議,胸有塊壘使然,言辭略有偏激,情緒倒能理解。

不過,鍾睒睒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實非主流。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網絡營銷成爲多數企業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播帶貨又是網絡營銷模式的革新趨勢、市場競爭的一門顯學。

直播帶貨,有志創業的普通人可以學,承擔銷售指標的員工瘋狂學,爲地方商業鼓與呼的公務人員都在學,運籌帷幄的企業家更應該學。

如果要批評,鍾睒睒大可叩問企業家直播帶貨的"度和質",而不是糾結"能不能"的問題。

往小了說,企業家在直播間吆喝,有人看到面子有人看到裡子。不喜歡的覺得"大老闆掉份兒",喜歡的覺得"百億CEO接地氣"。但只要產品和服務質量有保證,企業家直播帶貨即便銷量不佳,也不會有大的過錯。

往大了說,直播帶貨只是企業家經營策略N分之一的選擇。如果一家公司篤定了這條路,企業家即便不親自喊出"321上鍊接",也需要花精力關注組織架構、產品規劃、供應鏈保障和售後服務。

任何一種營銷潮流裡,企業家的定位,是對戰略路徑審時度勢,以高性價比謀求正向回饋。就好比,不是每一個車企老闆都必須仿效小米CEO雷軍"考取賽車駕照或去工廠擰螺絲",但如果車企老闆沒有任何對汽車事業的喜好,他大概率做不好汽車。

鍾睒睒對直播帶貨甚至對整個電商渠道的排斥,得益於他既有經營策略的成功,而且在相當長的競爭週期,他的既有經營策略大有可能繼續獲得優勢。但無論誰贏誰輸,終歸是策略分歧,不該背上道德包袱。

2012年,馬雲和王健林有個著名的"1億元賭局":十年內網絡零售額將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十多年後,看似馬雲輸了。基於國內零售大盤從20萬億元增長到近50萬億元,無論網絡零售還是實體零售,前所未有的大踏步前進。個例有輸家,但整個市場參與者共享了發展紅利。

直播帶貨、企業家直播帶貨或許也正扮演類似的歷史角色。鍾睒睒可以審慎不從衆,但"看不起",未免有點高高在上了。

過猶不及和躊躇不前是兩種極端,經營策略是否合理,最可靠的方法是遵循市場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不追逐泡沫也不做絕緣體。

北京商報評論員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