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種子」計劃邁入第19年 助學子返鄉工讀

臺灣電力公司、一粒麥子基金會攜手辦理「希望種子」培育計劃,今(23)日舉行第19屆始業式。(蕭嘉蕙攝)

今年希望種子培育計劃錄取18人,工讀時間拉長至1.5個月,薪水實領近4萬元。(蕭嘉蕙攝)

臺灣電力公司臺東區營業處副處長鄭開玲(左)、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右)將臺電標誌貼入以18位希望種子個人照製成的看板,象徵注入希望的泉源及動力。(蕭嘉蕙攝)

臺灣電力公司、一粒麥子基金會攜手辦理「希望種子」培育計劃,提供大專院校生暑期返鄉工讀,強調探索職場、社區服務、賺取薪資一舉三得,打破勞力活刻板印象。今年計劃邁入第19年,薪資上漲逼近4字頭,錄取18人,其中不乏二度、三度參與的「老種子」。

第19屆「希望種子」始業式今日舉行,由臺灣電力公司臺東區營業處副處長鄭開玲、一粒麥子基金會董事長呂信雄將臺電標誌貼入以18位希望種子個人照製成的看板,象徵注入希望的泉源及動力。

鄭開玲致詞表示,臺電秉持社會公益精神,持續支持一粒麥子希望種子培育計劃,期盼種子們藉此賺取薪資、探詢職場志向,同時也瞭解在地需求,學成後能返鄉服務。

一粒麥子基金會臺東服務中心主任潘政憲指出,臺電支持的希望種子培育計劃,19年來提供444個學生工讀機會,幫助了333位臺東學子,不僅在院內工讀,也走入社區服務,培養同理心及行動力。

「原來不只是換天花板、刷油漆」,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的黃奕喬今年再次錄取,晉升成爲「老種子」。他說,先前參與社區服務留下深刻印象,負責工務過程中也看見院內各部門工作形態及病患百態,不禁開始思考如何學以致用。

黃奕喬觀察到日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尚未即時化,他提到,可以透過遠端監測長者生理狀態,一旦出現異狀,即時連線通知護理人員處置。

連續3年成爲「希望種子」的林佳妤說,社區服務是她報名的最大吸引力,工讀過程中與日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文化健康站長者互動,也確立未來從事老人服務的志向。

今年報名希望種子人數共計48人,錄取18人,以家庭經濟弱勢學子爲優先,半數爲醫護相關科系學生;由於基本工資逐年上漲,希望種子培育計劃原採時薪制,今年起改爲月薪制,工讀時間由去年27天,拉長至1.5個月,薪水實領近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