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杖簪:酒肉穿腸過,佛簪頭上戴 | 人間萬物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好久沒更新這個欄目了,就是我買的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價格不貴,但個人覺得有意思的。最近應該能強行補上幾篇。

大約好幾年之前買過一支錫杖簪,是銀的,實物比較軟,不能直接用於盤發,可以盤好後裝飾用,所以一直當做迷你道具裝飾在家裡。最近發現有做合金飾品的商家上新了迷你錫杖,質地較硬,尺寸也略長,儘管不是簪子式樣反而適合盤發。於是,索性將這篇“半途而廢”的稿子收收尾。

△ 某寶截圖(讓我放了很久,實物已經開始發黑)

△ 某寶截圖(應該有好幾家店在賣,我挑了一家便宜的)

以錫杖爲簪還是有些年頭的,比如在蟳埔女這樣至今依然保留傳統髮髻的地方是依然可以看到這類簪子的。(還是挺感嘆的,準備這篇稿子的時候蟳埔簪花還只是割牡蠣的漁女髮飾,哪能想到會變成如今這般。)

△ 蟳埔漁女

△ 現代仿製的錫杖簪

禪杖簪 ✘ 錫杖簪 ✔

從標題到前文也可以看出,我一直管這類簪子爲“錫杖簪”,但口語上大家很容易將這個簪子叫做“禪杖簪”或“佛杖簪”。從造型上看,它很像《西遊記》影視作品裡唐僧手裡拿着的東西,至於究竟叫什麼名字就不一定清楚了。恰好,白化文專門有一篇文章談論過,唐僧手裡的這種其實叫做“錫杖”而非“禪杖”。

(白化文文章)

△ 《西遊記》影視劇

△ 國博絹本《西遊記》

在漢化佛教裡,法師手持錫杖以表示身份,兼具法器與禮器的作用。

錫杖上面有環,變成簪子以後就會有一些像網絡定義中的步搖,搖晃作響,但又不至於過分誇張。並且一些錫杖簪的設計,會在頭上掛上不同的飾物,一般是可愛的鳥獸,據說就會有不同的法力加持。

△ 86版《西遊記》劇照

△ 莫高窟壁畫中的迦葉擲錫杖

而禪杖這個名字,看似可以稱呼佛教裡的各種杖,實際上是一種特定的物品,坐禪的用來“捅醒瞌睡者”(哈哈,感覺老師們也很需要)。不過如今在佛教用具店起到類似作用的被稱作“警策”,作用有一些像戒尺,是資歷比較深的人拿來警示糾正資歷比較淺的僧人們一些言行規範。

△ 某寶上的警策(文字和尺寸都可以定製)

△ 警策

隱秘的流行

從資料和圖像上看,這種簪子常出現在老婦頭上,一些地方還會作爲陪葬品,這是基於宗教基因而賦予這種簪子設計以一些法器或其他特別的意義。不過它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體量都很小,戴在頭上不起眼,相關的專題研究也很少……並且都在日本看到流傳的痕跡。

△ 清代畫作

△ 日網售賣的錫杖簪

之前《》的評論區裡有讀者說蟳埔頭飾影響了日本“都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就以錫杖簪、挖耳簪爲例說一下傳播這件是要怎麼靠“看”識別出來?

首先,長得像,來往頻繁,這些都只是構成了可能性。這跟之前某學生失蹤事件一樣,之所以越吵越陰謀論,就是因爲很多人混淆了疑點和罪行。某個人奇奇怪怪,不等於這個人鬼鬼祟祟,更不等於這個人有罪有不法行爲。就像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長得像自家親戚丟的娃,這只是可能性,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驗DNA、查戶口簿出生證明……很多人就是隻停留在最初的第一步,甚至只停在最初的第一眼上,後面纔是最累人的工作。

錫杖簪、耳挖簪這種本身有一定獨特造型的,顯然很難從頭飾這個概念就可以原生獨立發展成相似形態的,然後再綜合考慮大家對此的文化理解、使用方式,才能得出是否有關聯的結論。

不過日本的錫杖簪應該是從佛教文化出發的,時代也不會很早,我沒找到像挖耳簪那樣與傳統髮髻結合的案例,並且變化也不豐富。

△ 日本耳挖簪

文化的傳播

只要不是照抄而是傳播的話,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當然,這個“一模一樣”得看眼力,有的人看啥都像自己家裡的,那誰也沒辦法看好他的眼病;還有些人屬於少見多怪,只見過自己家裡的,就以爲自己家的就是獨有的原創的,別人家一樣的就是抄襲的,這病也不好治。

比如日本的錫杖簪多爲單輪多環,可能是受到(相傳爲)空海錫杖的影響,風格上比較有唐風。

△ 傳與空海有關的錫杖頭

△ 日網錫杖簪

(慈覺大師御將來錫杖)

△ 法門寺的單輪十二環錫杖

這就要區分另一個常見的誤區,這些錫杖簪之所以更唐風,並不是因爲日本比中國更漢唐之類的,而是他們在造型上直接仿了可能是唐代的錫杖。包括他們的簪子是頭與腳分開的,都是一種更原始的模仿。

而中國的錫杖簪文物多爲明清時期,它們仿的對象是當時的錫杖。儘管是佛教藝術對首飾的影響,但畢竟是世俗飾物,當時的人沒可能也沒必要去仿古。

△ 清代錫杖簪和清代戲畫

而現在網絡上賣的錫杖簪,和我們之前聊過的《》相似,也是目前做帶有仿古風格的常態。

(古風、國風產品的簡易示意圖)

我之前買的銀簪子明顯就是延續了明清時的風格,而我後來買的金色簪子更像是對流行文化中這類錫杖樣式的模仿,並且也沒有進行簪子化設計,只是在使用上是可以被作爲一根簪子來用的。

△ 某寶上的錫杖簪

△ 《西遊記》影視劇

△ 某寶上的錫杖簪

但由於佛教本身也是一種外來文化被中國進行了吸收、融合改造,所以儘管只是一根小小的簪子,實際上卻是一個如今看來有點宏大的議題——文化傳播(or網絡上叫“文化輸出/輸入”)下的國風設計商品。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爲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