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爲人知的日本第三次核受難史:美國研究出氫彈,又是日本遭殃了

引言

1945年,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聲爆響,使得日本成爲了地球上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承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對於日本而言,這次災難純屬是日本咎由自取。

但是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不久後美國的第一次氫彈試驗中,日本卻又一次成爲了受害者。

而這一次對於日本而言,就真的是無妄之災了……

(廣島原子彈爆炸)

一、城堡行動

當二戰結束之後,人們並沒有迎來“體面的和平”,相反的是冷戰立刻就爆發了。美蘇兩大超級強權又一次將人類帶上了瘋狂軍備競賽的道路,而這一次軍備競賽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雙方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核備戰”。

在這場“核備戰”中,美國無疑是有着先發優勢的。他們率先研發出了原子彈,緊接着在戰後美國又立刻投入了對氫彈的研究。根據美國的理論數據,氫彈的爆炸威力將會至少是廣島原子彈的500倍。

美國政府認爲,美國國內的沙漠已經不足以支撐氫彈威力的龐大規模了。

(南太平洋核試驗)

而且在氫彈試爆之前,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一股“反核浪潮”,有些人質疑氫彈的巨大威力會“破壞地心引力”,還有些人認爲氫彈將會在地表炸出一個大洞,“導致海水流乾”。

面對千奇百怪的質疑和氫彈的巨大威力,美國政府選擇將氫彈的試驗放在國外進行。而經過美國的精心挑選,最終他們將位置選在了美軍託管下的馬紹爾羣島,這裡與世隔絕處於公衆視野之外,甚至都不屬於美國領土。

(核爆蘑菇雲)

更重要的是,馬紹爾羣島內有着原住民,這將有助於美國觀察氫彈核爆之後輻射情況。當然,美軍肯定不會讓馬紹爾羣島的原住民直面核爆,美軍還沒有那麼變態,原住民的作用更多是幫助美軍觀察氫彈核爆後的輻射範圍。

1946年3月,美軍將比基尼環礁的167名居民轉移到了200公里外的一座乾旱島嶼,這些島民們從此之後再也沒能回到自己原本的家園。

隨後美軍在這裡進行了“十字路口”行動,於該地區進行了兩次核試驗,他們將試驗用的豬穿上軍服,把毛髮剪到和人一樣長作爲人類的替代實驗品。

但是這次核試驗的效果卻並未達到預期,蘇聯觀察員在觀看核試驗的過程中,甚至還感嘆了一句:“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威力。”這是必然的,因爲1947年的試驗並非氫彈。

1952年,美國在埃尼威托克珊瑚島試爆了第一顆氫彈“邁克”,整座島嶼被夷爲平地。

(核爆蘑菇雲)

但是“邁克”實在是太笨重了,根本無法被投放,所以在1954年,美國又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首枚實用性氫彈的試爆,這次行動代號爲“城堡行動”。美軍這一次對氫彈的威力預估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實際爆炸當量超出預期2.5倍。

這也使得原本美國劃定的禁航範圍,實際上小了太多,而這次核試驗的威力,也是廣島原子彈的1300倍!

二、第五福龍丸事件

城堡行動最終導致比基尼環礁附近兩萬餘名居民以及周圍的數百艘漁船受到波及,導致其中大多數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患上了輻射病。但是受到波及最嚴重的,就是距離爆點最近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號。

(“第五福龍丸”號)

1954年3月1日凌晨4時25分,捕撈金槍魚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號於比基尼環礁的東北部海域拋錨。其實船上的日本水手並不清楚美軍馬上就要在比基尼環礁進行核試驗了,但是他們多少也能猜到一部分,而他們的距離則是“安全”的。

因爲他們距離美軍劃定的禁航區,尚且還有19英里的距離。只不過無論是船員們還是美軍都沒有想到的是,城堡行動中的氫彈,其爆炸威力遠超想象。而在覈爆發生之後,比基尼環礁附近又颳起了東北風,大量的輻射塵埃就被大風裹挾着吹向了“第五福龍丸”號……

而在“第五福龍丸”號上,船員們突然間就發現遠方出現了一次爆炸,天空被照的就如同白晝。不久之後又有煙柱開始升起,當兩個小時過後,天上開始紛紛揚揚的“下雪”,這其實就是輻射塵埃。而在天亮之後,船員們發現“輻射塵埃”已經落滿了“第五福龍丸”號。

(核試驗)

船員們並不知道這些輻射塵埃究竟意味着什麼,他們甚至依然還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他們接下來的捕魚計劃。

直到兩週之後的3月14日,“第五福龍丸”號才提前返回了母港,靜岡縣燒津港。這是因爲“第五福龍丸”號上的船員們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輻射反應,必須接受治療。

日本的相關部門也對“第五福龍丸”號上的“灰塵”進行了檢測,這才發現原來是氫彈爆炸後的輻射塵埃。直到這個時候,美國在馬紹爾羣島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氫彈核試驗,才得以被外界所曝光。

而對於“第五福龍丸”號事件,很多人只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其實“第五福龍丸”號上的船員並沒有全部離世。直到2005年,“第五福龍丸”號上的23名船員也僅有12人死亡,他們也不全是在覈爆發生的半年內死亡的,事實上半年內死亡的僅僅只有一個人。

(氫彈)

這個人就是船上年紀最大的通訊員久保山愛吉,毫無疑問的是他是因爲嚴重的輻射病而去世的。如今的久保山愛吉在日本已經成爲了一個文化符號,代表所有因核武器而受難的人們。

而久保山愛吉在臨死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則是:“希望我成爲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因爲核武器而死的人。”

當然,他的這句話永遠無法應驗,因爲僅僅只是對於“第五福龍丸”號上船員們來說,久保山愛吉的死也只能算是一個開始,而遠不能說是結束。“第五福龍丸”號引發的核憂慮在日本國內也引發了一波文化浪潮,《哥斯拉》這一著名IP就是誕生於其中。

而哥斯拉那個彷彿充滿“皮膚病”的病態形象,也是因爲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時至今日的所有哥斯拉形象,無論是東寶的哥斯拉,還是如今華納的哥斯拉,全部都和核武器有着脫不開的關係。

(哥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國之外在南太平洋同樣擁有殖民地的法國也將南太平洋作爲核試驗的理想地點。而德國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於1998年拍攝的第一版《哥斯拉》就將導致哥斯拉變成怪獸的原因,改爲由法國的核試驗所導致的。

三、“第五福龍丸”號事件引發美國對日新態度

1954年年底,久保山愛吉去世後不久,日本政府宣稱因爲美國的核試驗導致南太平洋海域受到了嚴重的核污染,至少856艘漁船不得不放棄在南太平洋捕魚。一時之間,美日政府似乎出現了一絲針尖對麥芒的感覺。

事實上就在《讀賣新聞》於當年三月曝光了“第五福龍丸”號事件之後,全日民衆都開始抨擊吉田茂政府的親美政策。最終逼得吉田茂政府不得不違心的譴責美國政府,並且要求美國政府對日賠償。

(吉田茂)

4月9日,美國政府正式向日本道歉,並且表示願意向船員提供公正的賠償。國內的民意稍有平息,但是緊接着日本科學界卻表示,目前日本市面上的海產品極有可能也受到了核輻射。

東京市和大阪市的地方政府對市面上的海產品進行了檢測,最終發現南太平洋金槍魚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最嚴重的是,這種污染嚴重的金槍魚,日本人已經吃了好幾年了!3月下旬,日本東京杉並區的家庭主婦們打響了反核第一槍,隨後反核的聯名簽名活動席捲了整個日本。面對國內的洶洶民意,吉田茂政府在一片罵聲中黯然辭職。

但是鞠躬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日本反核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美國。

美國駐日大使艾利遜向當時的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可能性,那就是由反核浪潮所引發的政治事件,最終極有可能導致日本保守政府的垮臺,最終導致日本走向反美。

(核爆)

美國首次開始思考,戰後日本人究竟應當何去何從。

1955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了NSC5516文件,該份文件的重要內容大致有四。第一,美國應當將日本視爲“平等夥伴”而非保護國,這是因爲日本不斷增長的實力所決定的。

第二,爲了避免日本未來在貿易上和美國有衝突,最終倒向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必須主動將日本的經濟引擎引向東南亞,以代替日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第五福龍丸”號)

第三則是放鬆對日本的武力壓制,允許日本漸增軍備。第四,允許日本加入關貿總協定。事實上正是這份文件,才能夠讓日本變成今天的樣子,也能夠讓日本在冷戰時期展現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奇蹟。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要從比基尼環礁的那艘小船開始說起,都要從那個因爲急性放射病去世的久保山愛吉開始說起,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算是爲日本而死的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