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打傷便衣民警難以定罪,這位女博士出手了!
項倩今年38歲,她好像來到了她的“黃金時代”,內心充盈,溫柔且堅定。優雅、率直、嚴謹、感性,完完整整落在了這一個人身上。
她身上被賦予了很多標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經濟刑法學博士、全國公安成績突出女民警、全國公安經偵特邀研究員、北京市百名法學青年英才,同時還是小提琴、鋼琴十級演奏者……
這位經偵女博士,真的太全面了。
感召內心的呼喚
1998年,項倩12歲。那年,長江流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水襲擊,項倩父親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去抗洪救災。父親連夜回家打包行李,簡單交代母親照顧好家裡,就出發了。
看着父親離去的背影,項倩心中頓時升起一份朦朧的家國情懷:“只要是能報效祖國的事業,我就想要去做。”
後來能走上法學的道路,與軍人家庭影響密不可分。項倩自小就被嚴格要求,每天要練滿4個小時小提琴,即使是寒暑假,也要在家裡讀書學習。
在許多人眼裡,她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生得好看,人又乖巧,自律又專注,是從小的養成。
大學時項倩選擇了法學和醫學雙專業,而大二的一堂法醫課,讓項倩做出了足以改變她一生的重要決定。
課堂上,老師講到因爲一個細節判斷出死者不是自縊,也正是因爲警察的努力,讓真相大白,讓死者魂安。鮮活的案例,驚心動魄的案情剖析,還有作爲警察堅持公正、伸張正義的責任感,都讓項倩深深着迷。
她聽到了法律的召喚,看到了生命的價值,發現了內心的熱愛。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澎湃與熱血:學法律真好,能破案真好,當警察真好!
沉澱專業的底蘊
2009年,帶着對警察職業的憧憬,項倩考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一頭扎進了經濟刑事法學研究的世界,也開啓了學霸的進擊之路。
研二報考司法考試,她以439分的高分,排名全校第二;研究生畢業後又以高於第二名30分的初試成績考取了法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僅用一年時間,發表了2篇核心期刊論文、參與完成2個國家級、1個校級研究課題,撰寫完成博士畢業論文,並獲得當年公安大學法學院唯一一個國家獎學金。
項倩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旦堅定了目標,她就能心無旁騖、迅速沉澱下來。
事實證明,沒有什麼信手拈來的成功,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努力:只要睜開眼就看書,每天泡在圖書館,廁所裡也拿着資料閱讀;同學之間討論,隨便說出一條法條,她都可以知道在哪一頁;不錯過任何學術論壇,哪怕跨越大半個北京城,也要去現場參加......那種瘋狂的狀態,像是她多年前學習小提琴那般。
有時壓力大到默默落淚,大到瘋狂大哭,哭完後擦乾眼淚繼續翻書,項倩調侃,讀博時自己哭的次數比之前二十年加起來都多。
但只要自己認定的事,這個文靜的少女總能迸發出強烈的執拗勁頭。
發聲執筆爲刃
2016年,項倩博士畢業,如願考進警營,第一站是北京朝陽分局將臺派出所。
初入警營,項倩是有些擔心的:“之前學的都是理論,怕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好在有師傅帶着,一點一點教,先幹了社區工作,熟悉公安業務,後來又去朝陽分局的法制支隊學習,從整理案卷開始。
一次提訊一個年輕的女嫌疑人,見到項倩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姐姐,我想姥姥了。”在後來對女孩的提訊中,項倩還會耐心地教育她、勸說她:“既要解開法結,更要解開心結。”
女孩在押的幾天中,正好有一天是元旦,項倩提訊過程中告訴她,姥姥很健康,也很想她,讓女孩兒感受到家人的溫暖,也感受到來自警察的關懷。
項倩在一個一個具體案件中體會到:真正的知識要從書本走向現實,真正的法律不僅僅是抽象的邏輯,而是每一個個人鮮活的故事。
她看到了那些活生生的人,並開始思考如何爲這一個個的人去解讀和使用法律,讓每一個人都能更好地去生活。
每一個人中,也包括她的戰友。
一次,一名嫌疑人對執行抓捕任務的便衣民警進行踢打,造成民警輕微傷,卻辯稱當時沒有聽到民警身份而做出了錯誤判斷,不應定妨害公務罪。當時由於缺少關於便衣民警執行公務時如何認定其身份的法律規定,且相關證據不足,案件定性遇到障礙。
聽着戰友的描述,看着他們烏青的眼角,項倩內心忿忿不平,那個執拗且堅持的姑娘再次被點燃,她下定決心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戰友。
她查閱大量法律資料和執法辦案案例,撰寫了《關於便衣民警執行公務的定性》一文,在《人民公安報》刊登,經多家媒體轉載後得到很多網友和同行的反饋:“感謝有人能替民警發聲,總結出這麼好的觀點”。
自此,項倩開始拾起自己的筆,保持每年寫一篇學術文章,推動相關案件的進一步論證:“無論是推動一步,還是兩步,我也要寫出來供大家在學術上討論,共同推進疑難案件的解決路徑。”
再微弱的力量也是有力量的。當項倩看到自己的一篇學術文章被一個學生的碩士論文引用,引發了法學學生的思考,她知道這件事一定要堅持下去。
在執法實踐中深耕理論研究,“執筆爲刃”真正地具象化了。
權威執法底氣
2019年,項倩作爲專業人才調入北京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法制處工作。
每當遇到疑難複雜的案子,同事總會第一時間詢問項倩的看法,她總能及時、準確地給出專業的法律意見,“一眼洞悉”的背後正是項倩長達十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的沉澱、驗證。
經濟犯罪的專業性、複雜性,決定了經偵法制工作需要極強的專業背景知識。項倩從未停止學習,隨着法律制度、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變化,她一直更新着自己的知識庫。
近年來,犯罪分子盯上了迅猛發展的影視行業,揭開“投資詐騙”面紗的重任交給了項倩。
問理論、問實踐、查案例、查文獻,從研究影視行業運作規律着手,再加入自己的思考後,項倩指導偵查人員不斷調整工作思路,爲解決案件定性和取證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爲後期審理提供了關鍵的證據支撐。
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已然成熟,項倩要做的是去惠益更多的民警,她撰寫了《辦理影視投資類經濟犯罪案件的困境與出路》一文,爲更多經偵民警提供解題思路。
除此之外,項倩牽頭撰寫了《常見多發經濟犯罪案件報案指引》,詳細列舉了報案人需要提交的證據材料,即使是派出所民警,也能順利上手用起來。現在,這本《指引》已在北京全市推廣,一名派出所老民警說:“這個(《指引》)內容特別實,這纔是派出所需要用的”。
辦案民警說好用,就是真的好用。項倩內心受到極大的鼓舞,也是她最快樂、最自豪的事情。
迴應羣衆的期待
當老百姓的錢財受到不法侵害時,他們走投無路找到警察時,是一份信任,也是最樸素的情感期待。
爲了用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式爲羣衆答疑解惑,2023年初,北京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籌備建立全國首家省級經濟犯罪案件受案中心。
這在全國尚無先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項倩團隊負責的受案評估系統規則創建工作也包含其中。
爲了研究實現路徑,項倩組織大家反覆論證、大量的調研。走訪檢察院、派出所,去外省市調研考察;去走訪報案事主,甚至是去一些社交平臺的評論區去找羣衆的痛點;去把能想到的所有情況都想了一遍,各種小概率的情況也考慮進去......
如今,基於項倩團隊總結制定的1000餘項判定規則的受案評估系統,已在受案中心的智能服務終端正式上線,報案人員可根據“便民服務終端”上的提示,點擊相應選項,在現場就能獲取專業指導意見。
當然,項倩想實現的不止於此,機器只能根據簡單情況進行初步判斷,面對紛繁的經濟關係,如何更有效地爲羣衆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她想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爲此,她萌生了引入公益律師的想法,爲報案人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
項倩在討論會中向領導進行了詳細彙報並得到肯定,隨着後續領域專家、人民調解員等專業力量的加入,受案中心“一師一家一員”工作室成功落地。
今年春節,項倩帶着女兒去看了《第二十條》,走出電影院,一向活潑好動的女兒一直沉默不作聲,項倩看到女兒的眼神,似曾相識,和1998年的那個夏天,望着遠去英勇抗洪車隊的眼神,好像好像......
兒時追逐過的勇氣、責任和正義,經年之後仍然存續......
“我們究竟是把怎樣的一個世界交到下一代手裡?”這是電影《第二十條》中的發問。
以項倩爲代表的公安法制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在將一個更好的世界交到所有人手裡。
綜合正警事兒、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