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移植“廢棄肝”,再切除殘留病肝——肝癌患者肝移植找到新方案

在經歷了1次結腸癌切除手術、28次化療和1次介入化療後,一名女患者的病情依然嚴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團隊最近開展的一項創新術式——“廢棄肝”肝移植聯合ALPPS術(聯合肝臟分隔和門靜脈結紮的二步肝切除術),改寫了這名晚期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命運,爲其家庭帶來了久違的笑容和希望。

2023年2月,該女患者被確診爲結腸癌肝轉移,在接受了12次化療後,又接受了結腸原發竈切除手術。隨後,又是新一輪的16次化療和1次介入化療栓塞治療。然而此時,遍佈肝臟的轉移竈已對化療藥物逐漸產生耐藥性,傳統的治療手段無法奏效,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的病情只會繼續惡化。

面對這一難題,中山醫院肝腫瘤外科團隊經過深入研究,決定採用“廢棄肝”肝移植聯合ALPPS術。這種創新的手術方法巧妙地將“廢棄肝”肝移植與ALPPS術完美結合,一週內通過二次手術進行全肝切除,從而徹底清除腫瘤。

經過嚴格的倫理審覈和充分的術前準備,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的指導下,周儉教授帶領肝外科團隊成功實施了這一創新術式。

手術分爲兩期:一期手術中,醫生精確地離斷了患者的左右半肝,並切除佈滿10枚轉移瘤的左葉病肝。緊接着,精巧地移植入一片廢棄的部分左葉肝臟(該“廢棄肝”來自另一名患者同期行肝尾狀葉良性腫瘤切除時,爲確保手術安全而切除的部分左葉肝臟);移植完成後,再細緻地結紮病肝的門靜脈右支。在此過程中,由於植入的肝臟十分嬌嫩,手術團隊需要十分精確地測算並調節門靜脈左側血流量及壓力,才能確保二期手術的順利進行。

術後短短一週,患者植入體內的廢棄肝臟迅速生長,體積增大了約70%,已經完全能夠勝任肝臟生理功能。手術團隊當即進行了二期手術,成功切除了患者體內殘留的右側病肝。術中,醫生髮現這片病肝上竟藏匿着23枚轉移瘤。

術後,患者各方面恢復情況良好,腫瘤標記物癌胚抗原(CEA)數值從巔峰的3000多迅速降至正常值2.9。手術21天后,患者又接受了由腫瘤內科主任劉天舒和結直腸外科主任許劍民一起討論制定的預防性化療方案。近日,患者順利出院。

肝臟是結直腸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對於許多無法行根治性肝切除術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而言,肝移植成爲了一種可能帶來生存獲益的治療方式。ALPPS術是近年來針對肝臟腫瘤數目過多或體積過大且腫瘤切除後剩餘肝體積不夠的患者而新發展的肝切除術式,它通過兩個階段的手術操作,顯著提高了手術切除率。

周儉介紹,此次創新的“廢棄肝”肝移植+ALPPS術的成功實施,爲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提供了新的供肝選擇方案,有效突破了肝源嚴重短缺的困境,爲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

文:健康報特約記者 齊璐璐 通訊員 朱恬

編輯: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覈: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4T746XUN】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