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出手大規模S交易:平衡穩健與風險,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上海報道

保險資金正加速佈局,尤其是在股權投資領域,S份額交易成爲險資的新亮點。去年9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強調要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支持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

2024年12月11日,中保投資公告,攜手新華保險、中匯人壽設立的智集芯基金出資逾20億元,成功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份額。這是繼滬硅產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之後,又一重大項目落地,也是公司助力國資盤活再投入,持續踐行國家半導體自主可控戰略,堅定支持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又一重要體現。

此外,國壽資產在2024年12月宣佈,成功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後者是全國首隻聚焦硬科技投資的政府投資母基金,也是北京市推進國際科技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

國壽資產方面表示,該項目的成功落地,是保險資金髮揮耐心資本特點、壯大創投產業發展的重要探索,也是保險資金支持區域戰略實施、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的切實舉措,更是國壽資產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示範。

險資發力基金份額交易

近年來,隨着私募股權市場的快速發展,S交易作爲退出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在促進基金份額流動性和優化投資人資產配置方面的獨特作用,使其逐漸成爲金融機構和國有資本關注的焦點。

在保險資金配置不斷優化的背景下,險資在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領域的佈局顯得尤爲重要。隨着長期股權投資逐步成爲險企增配權益的重要途徑,險資正在通過另類投資形式,積極參與信息基礎設施、新基建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推動資金與產業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S基金作爲一種投資工具,受到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關注。近年來,S基金在促進基金份額流動性和優化投資組合方面的獨特作用,使其成爲險資加速佈局的焦點。特別是在市場下行的背景下,S基金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投資退出機制,幫助險資實現長期資本增值。

一位險資背景的投資人告訴記者,在當前經濟環境下,S基金作爲逆週期投資工具的價值正在逐步被市場認可。然而,隨着市場持續下行,其配置能力正面臨更高要求。

她指出,S基金在市場下行時能否持續有效配置,已經成爲一大關鍵挑戰。在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需要更加專注於資產的長期價值挖掘,而非被短期噪音干擾決策。

市場下行不僅考驗管理人的專業能力,還要求其具備足夠的勇氣和耐心。通過深度的資產分析和精準的投資判斷,挖掘項目的真實價值,成爲管理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核心手段。這不僅是對基金管理能力的全面驗證,更是對投資邏輯的一次深刻檢驗。

中保投資和國壽資產的投資案例爲其他險資機構提供了有益借鑑,展示了保險資金在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廣闊前景。隨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險資在推動國家戰略實施、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梳理前述國壽資產的交易可以發現,一方面,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是在此前S投資策略基礎上的再進階,通過以“類指數投資”佈局“投早、投小、投綠、投硬”領域的創新舉措。

另一方面,國壽資產通過S份額投資具有區域稟賦優勢的創投母基金,不僅爲保險資金與創業投資之間架起了“橋樑”,也探索出保險資金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可行路徑,爲我國創業投資生態注入了增量且耐心的資本。

持續創新,挑戰與機遇並存

隨着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科技創新已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這一過程中,險資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憑藉其獨特的耐心資本特性,成爲了科技企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融資的關鍵支持者。

險資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長期資金的穩定性和耐心資本的特性。與傳統資本相比,險資的投資週期較長,能夠爲科技企業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這一特點讓險資在許多高科技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爲衆多創新型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

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副總裁劉凡曾表示,保險資金作爲市場最稀缺的耐心資本、高能資本,憑藉其長久期、跨市場運用等特點,能夠很好地契合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爲科創企業提供全週期金融服務。

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需要長期研發投入的高科技產業中,險資能夠在短期內不追求回報,而是通過長期的資本投入,逐步推動技術積累和市場擴展。這種資金特性非常契合科技行業的需求,尤其是在面對研發週期長、不確定性高的挑戰時,險資能夠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

雖然險資在科技創新領域擁有獨特的優勢,但同樣面臨不小的挑戰。比如,險資投資科技創新尤其需要權衡穩健與風險。

具體來說,險資的投資偏好通常傾向於選擇那些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但這一偏好與科技企業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特性相悖。險資需要在保持穩健投資策略的同時,克服高風險帶來的挑戰。

一位人民幣基金管理人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中,險資團隊往往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受到機構內部考覈週期和收益要求的壓力。過往短期化的考覈壓力可能與科技企業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特性發生衝突。尤其是一些處於早期階段的創新企業,它們的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往往在短期內難以展現可觀的盈利能力,導致險資在回報預期方面難以完全滿足投資者的期望。

隨着近年來監管政策的逐步放寬,險資在創投領域的投資空間逐漸擴大。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着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重點是提高對中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全面落實3年以上長週期考覈。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市場需求的推動以及保險資金自身投資理念的轉變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險資金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的作用將更加顯著。隨着相關機制的不斷完善,險資有望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