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幫扶要瞄準需求精準發力
近日,河北省阜平縣鄉村學校的孩子們又迎來了北京“老校長下鄉支教”團隊的校長、教師們。據報道,由教育部關工委主導的“老校長下鄉支教”工作於2016年正式啓動,北京市東城區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組織一批退休老校長、老教師前往鄉村支教。8年時間裡,東城區16位退休知名老校長、老教師趕赴阜平縣支教283次,在老校長們的帶領下,東城區150餘名骨幹教師參與支教送課400餘節,組織專家教研講座18次,惠及數萬師生。
近年來,我國鄉村教育處於飛速發展與優化的狀態中,在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補上學前教育短板、推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等,仍是阻礙鄉村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任務依然繁重。而引導退休老校長、老教師帶着“畢生所學”充實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力量,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帶動受援校教師教學水平整體提升,同時也發揮了退休教師的餘熱,不失爲鄉村教育精準幫扶的雙贏之舉。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教育領域也將迎來教師的退休高峰。爲進一步加強農村和偏遠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充分調動優秀退休教師繼續投身教育事業的積極性,2018年以來,教育部相繼實施“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累計招募2萬餘名中小學退休教師、近1000名“雙一流”建設高校退休教師開展支教支研。在此基礎上,2023年,教育部等十部門又聯合印發《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銀齡教師服務各級各類教育的工作體系。近年來,各地各校上下“一盤棋”,深入細化推進路徑,推動銀齡教師全面參與各級各類教育工作,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服務教育強國建設。“老校長下鄉支教”正是落實該計劃,引導老教師“師盡其才”、終身從教的生動實踐。
如何打通阻礙鄉村教育發展的癥結?“老校長下鄉支教”這樣的精準幫扶顯然尤爲重要。如何理解“精準”二字?首先,要確保幫扶舉措能解決最爲迫切的現實難題。退休老校長、老教師帶去的不只是一堂好課,還帶去了幾十年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帶去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他們通過聽課、評課和教研活動,精準診斷課堂和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手把手教當地教師如何在課堂中融入新課標理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並帶動校長對辦學治校進行深入思考,而這正是鄉村教育轉型升級最爲需要的。
“精準”還在於一校一策、一地一策個性化精準施策。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情況千差萬別,要加強與受援校和受援地的溝通與調研。究竟是迫切需要提升教師的教研意識、專業能力,還是校本課程的研發能力不足、資源匱乏,需要提升學校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水平?要打破走馬觀花、作秀式幫扶,深入瞭解當地的實際需求,利用老校長、老教師的經驗和對當地教育的深刻理解,共同設計實施幫扶項目,找準切入點,確保幫扶能發揮實效。
鄉村教育轉型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對鄉村教育的精準幫扶也需要制訂長期計劃,做到幫扶有計劃、實施有思路、工作有保障。以“老校長下鄉支教”爲例,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對接需求,制訂針對性強的幫扶規劃和每年的具體實施方案,將幫扶方案融入受援校的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安排中,常態化、精準化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在“造血”上下功夫,發揮老校長、老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受援校和受援地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僅要帶來一堂好課,更要留下一堂好課、帶出一支隊伍、留下一所好學校。要注重形成幫扶合力,整合社會、企業等資源,將單一、零散的支教活動升級爲系統、全面的鄉村教育質量系統提升策略。同時也要確保老校長、老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障,落實支教津貼、交通及住宿補助等經費保障,爲其購買意外險,提供週轉宿舍等生活便利,並建立激勵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老校長、老教師加入鄉村教育精準幫扶的行列,共同照亮鄉村教育發展的前路。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3日第2版
作者:王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