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逐夢育人才——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
快到9月開學季,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格外忙碌。除了操勞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外,他還積極參與海南省產學研對接各項活動,包括前不久剛剛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等。這場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250所高校的近1萬名選手、3000多個項目參賽。爲了辦好賽事,駱清銘親自參與並主持了活動。
“個人的命運總是會融入時代的洪流。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奮進。”駱清銘常常這樣勉勵學生。多年來,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爲一校之長,工作繁雜瑣碎,但他從未離開過教學科研崗位。他靜心做事,潛心育人,在南海之濱辛勤地耕耘着。
從農家子弟到知名專家
1966年,駱清銘出生在湖北蘄春縣一個農民家庭,樸素的生活條件讓他養成了不怕吃苦、敢於拼搏的性格。同時,蘄春作爲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求學時期的駱清銘,他從小就酷愛讀書,養成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良好品格,並對科學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1982年,年僅16歲的駱清銘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系。本科畢業後,他又考入華中理工大學(今華中科技大學)繼續學習深造,連續攻讀光學專業理學碩士和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專業工學博士學位。也就是在那時,駱清銘與華中科技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激勵着他全身心地沉浸在光電子的前沿研究中。
博士畢業後,駱清銘前往國外大學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在此期間,信息光電子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研究的先進成果令他備受啓迪,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在該領域探索求進的強烈興趣,並決心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爲生物醫學光子學領域。1997年,駱清銘回到母校華中科技大學,選擇留校任教。
從一名講師成長爲教授,再到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副校長——駱清銘將全部心血傾注在運用生物醫學光子學揭示大腦奧秘上。
正是憑着一股子不怕輸的信念和執着,駱清銘和他的團隊用20多年時間,將冷門的交叉學科研究組建發展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團隊,先後取得多項國內乃至國際領先的腦科學技術成果。
20多年苦心鑽研,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數不勝數,駱清銘說,“大腦的質地像豆腐一樣嫩軟,將腦樣本固定並將其中的神經和血管標記出來是很難的。僅是腦樣本製備這一難題,我們就花了3年時間才攻克”。
功夫不負有心人。駱清銘的努力不斷結出碩果,他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引才樹人築牢發展根基
2018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爲加強海南大學建設,當時海南省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招引各方人才加盟,駱清銘也收到邀請。經過再三思索,他抱着新時代“闖海”的姿態,應下了這一挑戰,正式就任海南大學校長。
“進了海大門,就是海南人。”以前很少來海南的駱清銘,自從來到這裡後,就全身心地投入海南大學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老師們說他是個“工作狂”,“除了開會辦公,就在實驗室”。
駱清銘明白,一所好的大學要想英才輩出,與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密不可分。因此,他入校伊始就全力推動招才引智和教育教學改革。
駱清銘意識到,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使海南大學發揮出作爲海南自貿港人才蓄水池的作用。2018年以來,海南大學共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1602人,專任教師數量達2967人,較2017年增長了50%,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數量增加了2倍,院士等國家級人才數量由4人增加到68人。新引進人才佔全校專任教師總量的一半以上。一大批新鮮血液的加入,激活了“一池春水”,海南大學的科研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23年,海南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271項。
王鹹鵬2016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出站,被引進海南大學任教。短短8年時間,他就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爲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教授。談起在海南大學的發展經歷,他感慨,“海南大學形成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剛開始學校裡的高層次人才不多,現在推行個性化、因人而異招才引智舉措後,各方人才開始雲集”。
令王鹹鵬感觸最深的是海南大學實行的“教授治學”制度,有效發揮了科研專家在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海南大學給每一位想幹事願幹事的人廣闊舞臺,將大家的學習、工作熱情轉化爲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王鹹鵬說。
同時,海南大學還實行研究團隊負責人引入制度,新引進教師從一進校門就有資深專家和良好的科研平臺爲他們的成長髮展“護航”。“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讓新教師入職就可開展實驗,大幅縮短了人才培養週期。”海南大學引進的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田新龍教授說。
駱清銘認爲:“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興趣愛好等不同,所以每個學生的個性也不同,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纔是大學的真諦。”爲此,駱清銘主張以現代書院制等途徑積極推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現代書院制具有導師指導專業化、宿舍功能多樣化、第二課堂豐富化等特點”。海南大學202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鄭翔宇就是書院制教學改革的一名受益者。他和一羣志同道合、不同專業的同學經常參加書院組織的各類研學活動,特別是深入一線參加田野調查,全方位提升了實踐能力。
特色辦學服務自貿港建設
大學因城而興,城因大學而盛。駱清銘認爲,爲全方位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海南大學必須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破解的科學問題與工程技術難題,促進海南更好發揮自然優勢、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應用場景優勢。
海南大學圍繞當地的自然稟賦,組建了南繁與熱帶高效農業、海洋科技、自貿港發展與制度創新、文化與旅遊等7個協同創新中心。
作爲校長,駱清銘不僅在制度設計中高度重視服務地方研究機構的設立,還親自參與一些重大項目和活動的組織實施,以實際行動支持研究機構的發展。
“如今,海南大學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科研體系遍佈全島。比如,在三亞建立了以南繁和生物醫學爲主體的研究平臺,在定安建立了以食品和材料爲主體的研究院,在文昌建立了以綠色水產爲主體的研究院等。同時,海南大學還在海南省多地建設了科技小院。”海南大學南繁學院(三亞南繁研究院)負責人告訴記者。
隨着一個個“大團隊”“大平臺”的搭建,一個個“大項目”的承接,海南大學正源源不斷地產出“大成果”,爲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展望未來,海南大學將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支撐引領、特色取勝,高位嫁接、開放創新’的發展理念,以‘完全學分制、協同創新中心、書院制’改革爲路徑,努力將海南大學辦成高水平大學。”駱清銘說。 (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 潘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