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採風-慢活霧峰

霧峰光復新村內的餐廳跟工作室,都是老屋活化。

在霧峰也適合騎單車冶遊。沿着中正路,霧峰林家花園、阿罩霧媽祖宮、霧峰菜市場,省議會園區、光復新村、亞洲大學跟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都可以慢活的節奏,走走停停,或尋香老攤吃一碗肉圓、面羹。

921地震之後的四個月,我曾去霧峰看地壟跟災後重建的狀況。霧峰林家花園在那次地震中全塌了,我在殘垣破瓦里撿拾兩本1920年代的《上海文學》、一本約是1950年代在日本買的筆記簿,幾代人的各式衣服亂放着,卻可從標籤看出他們的生活品質。霧峰,彼時需要實地搜索跟想像,才能拼湊出原來的模樣。

現在去霧峰,人們對地震造成的景觀改變,除了用公共藝術的形式保存它,縫補大地的創傷,在地壟的霧峰國中成立地震教育園區,旁邊的光復新村在當地人士奔走下,也提供「青年創業基地」,聚集數十家創意工作室,成爲中颱灣最清新、活力的文創區。

臺灣第一村

光復新村在建立前,曾派劉永楙實地參考英國在二戰後興起的「花園城市」思維,作爲省府新市鎮的建立。此村建於1956年,是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及衛生處宿舍,更是臺灣第一個具有前衛規劃理念的新市鎮,號稱「臺灣第一村」。在1998年開始精省、廢省之後,在此住了大半生的省府居民,面臨拆遷的壓力,辦了告別光復新村的惜別會後,大家反而對這裡一切的生活節奏、社區情感依依不捨,於是第二代的吳東明在2010年發起「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推動霧峰近代戰後文化資產保存。

吳東明從最初獨力奔走,後來加入同行的夥伴,有阿罩霧文化基金會、亞洲大學、臺中市屯區社區大學……等等老中青年世代的和議,在地人透過社團運作,不僅保存了建築加以活化,規劃文史走讀路線,讓年輕世代認識霧峰,凝聚當地人士對鄉土文史的熱愛,運用網路力、媒體力、公民力、校園力、社羣力、公權力與企業力,促使臺中市政府推動歷史空間活化,於2012年將光復新村登錄爲臺中第一個文化景觀──「摘星青年創業基地」,使用光復新村七分之一的房舍,成爲文創創業、手藝工作室、餐飲店的集中地。聚集七十多家的微創聚落,不同於臺北華山、松煙、高雄駁二等大型工業風格,當你散步在老樹扶疏、紅牆灰瓦的社區,穿梭在各式裝潢風格的微創工作室,不時看到眷村麪館、義大利餐廳、烘焙屋、各種手創的工作室,就能感受臺灣第一村轉型後的魅力,久久無法離開。

曾暫存放國民政府來臺的故宮文物,因日本NHK電視臺的專題採訪,引起關注的霧峰北溝「ㄇ字型山洞」,目前整修中,未來也將以小故宮形式開放參觀。沒看到故宮的秘密前身,那就散步到省議會紀念園區吃「官飯」吧。從議會入口的兩排椰子樹、典雅的庭園水池、綠蔭池畔、花壇,便能看見「議員會館」。這裡從前是議員們吃住的地方,精省後餐廳開放承租,霧峰農會爲推廣本區農特產,便協助農民促銷農產品、並向農委會申請農村婦女副業計劃,承租了「議員餐廳」改名爲「田媽媽議蘆餐廳」,由家政班員進駐外場服務,用在地新鮮食材爲鄉民開拓商機,創造就業機會。在這有歷史的餐廳吃到營養豐富的菇蕈料理、農山產、海鮮料理,請務必先嚐霧峰最盛產的蕈菇,附近還有一座全球獨二的「菇類文化館」,可惜我光是吃就很滿足,沒有去。不論是百菇火鍋、炒海鮮或肉類,再佐一瓶霧峰酒莊以當地臺農71號香米釀的初霧清酒,官菜算什麼,能享受美食美酒纔是人生呀!

米香酒香,一滴入魂

午餐小酌「初霧」,一如霧峰予人美麗的想像。清酒分八級數,最高級是大吟釀,這裡以益全香米釀出,屬於吟釀級,吟釀之意就是細細品的酒。酒名不僅連接地名的迷濛感受,冰過的珍釀倒入杯裡,啜飲一口,眼裡嘴裡心裡都會起霧。

在臺灣第一間日式美學酒藏,霧峰區農會的柯義雄細細訴說着空間活化的故事。閒置已久的萬豐舊穀倉,保留了農村舊礱穀機等稻米加工設備,兼具體驗農趣、文化、教育、品酒的功能,在2005年由官方改造爲香米米藏、清酒酒藏(釀酒坊)及桐花居酒屋、各地農產精品特產區等。這裡釀的純正日式清酒,是釀酒師遠赴日本學習技術,也請日本師父來此教授清酒釀製;配合整體裝修的和風風格,坐落於雅緻的空間細品「初霧」四款吟釀、一款初飲淡如水,飲過一輪再觸發口腔香氣大爆發的「極清」,有如打過全套太極,精氣神最後收式的融合於一,妙不可言。

緊鄰酒莊的民生故事館,是當地醫術高明的林鵬飛「阿飛仙」營業的診所,對霧峰貢獻良多。921地震後調查發現,隱身小鎮行醫的林醫生,竟隱藏一段日治時期海外醫療救援、因戰火損失一大批臺籍醫護菁英的悲劇。這段不爲人知的歷史披露後引起震撼,臺中市農業局與霧峰農會攜手合作,將民生診所古蹟轉型爲食農教育館。看着診所內的展示、戶外即將變成的自然生態農場,以後到民生診所吃飯買菜,不看醫生囉!

天然的霧峰生態教室

猛禽研究會的李偉傑開着吉普車,載我往春雨濛濛的九九峰,探訪真正的霧峰。車程約半小時,車窗外風景是往埔里的高架快速道路。下了一個陌生的交流道,過了一道高高的橋,還往山裡曲曲折折走,眼前是佈滿礫石的河牀。921嚴重震壞了中臺灣,尤以原爆點九九峰的生態最爲嚴重,九九炮山區的河牀、土壤鬆動等等改變,形成活的地質教室。因此他跟相關單位不定時舉辦「霧峰地景走踏」,讓民衆參與此一具有地震、地質、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等多重意義的活動。

煙雨中的風景,生態改變的危險被美化了,但是我看到霧峰人對家鄉的熱情,不僅是城鎮裡的人文活動,對老建築跟舊生活的保存,處於地震帶的他們學習跟天災相處,包容大自然的活力與破壞,在無常中感受到一份韌性與謙卑。在山裡的霧峰,我們學習敬畏天地,而非人定勝天的道理。

不只是小清新

在霧峰也適合騎單車冶遊。沿着中正路,霧峰林家花園、阿罩霧媽祖宮、霧峰菜市場,省議會園區、光復新村、亞洲大學跟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現代美術館……都可以慢活的節奏,走走停停,或尋香老攤吃一碗肉圓、面羹。

樹仁路是餐飲店面的集中區,「老牌羊肉」的招牌羊肉爐、羊腳筋湯、蒜羊捲餅、麻油薑片羊骨髓、羊肉片湯,都令人見識此店的手藝奇巧。還有三大獨家開發的「融融圓」甜品,肯定讓愛吃冰品甜食者,味蕾忙不停。

轉到災後重建的蘭生社區,這家「熊與貓咖啡書店」,是詩人林德俊偕妻子韋瑋離開報社工作,返鄉經營的。除了銷售書籍、手創藝品,林德俊以多年的工作經驗、豐沛的人脈策畫每週所舉行的文學、社區人文、建築、農學講座跟戶外走讀,符合他以在地文藝復興爲己任的理念。這裡也是霧峰各方人馬集思開會所在,臺中都市原民部落發展協會的簡宏哲、吳東明、柯義雄、阿飄男……還有臺灣知名作家前來座談。

返鄉開書店,好像是文青做的小清新事業,看着他們夫妻發光的臉龐、在霧峰接觸到的民間與官方人士,如此爲家鄉付出心血、行銷霧峰,他們身上有種「第一村不做第二村」的氣魄。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不開車,喝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