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期逾30天標示「鮮」字惹議 加工廠:科技進步須正視

臺灣與紐西蘭於2013年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關稅將降爲零。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與紐西蘭於2013年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關稅將降爲零,而且也沒有了配額限制。針對酪農普遍不滿食藥署對保存期限超過30天者標示「鮮乳」,加工業者表示,冷鏈與保存技術不斷進步,這些技術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臺灣不能去否定科技的進步,民衆也應該要有知的權利。

針對進口乳與國產乳的市場區隔,食藥署今年6月5日預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將保存期限超過30天以上者應標示爲「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ESL鮮乳」,然而保存數月還能稱作「鮮」也引發酪農不滿,認爲這樣的標示無法讓進口乳品和國產鮮乳有所區隔。食藥署日前表示,因涉及國內產業保護,以及國家標準(CNS)等議題,預計在今年底前召開2次會議,新制預計明年7月上路。

臺農鮮乳廠長林志青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所謂鮮奶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產地到餐桌的新鮮時效性,還是保存期限的長短?現在進口鮮奶保存期限可以長達十四天,那是因爲冷鏈和殺菌技術一直在進步,已經可以精準控制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假如出廠後可以保存卅天以上,且品質和營養價值不變下,難道也不能稱作鮮乳?不少酪農認爲超過卅天以上也不能稱作長效鮮乳,但我們對鮮乳的定義並不能去否定科技的進步,這些技術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這些資訊遲早會被揭露,我們不止要提供消費者好的產品,更要給消費者知的權利。

林志青說,如果要強化國產鮮奶,除了標示外,也能強調產地到餐桌的時效,以及家鄉口味的適口性等,鮮奶是酪農、工廠、通路共同的產業煉,三者要相互協助而不是內耗,才能共同對抗大環境市場的變動。

然而也有乳品業者持不同意見,該業者認爲,雖然臺灣消費者喝國產鮮乳已經數十年,國人也已習慣將保存期限14天內的當作鮮乳,假如有效期超過14天仍標示爲鮮乳,恐帶給民衆不確定感,最後是否標示爲鮮乳還是尊重食藥署的決定,但相關部會仍須審慎決策。

也有酪農指出,明年1月零關稅紐乳就要正式叩關,結果新制的標示要明年7月才上路,臺紐經濟合作協定都已經簽署10年,這樣配套的應對速度實在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