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錢也是錢

多年前《戰狼2》大火,當時有質疑“《戰狼2》票房進入全球影史百強,但99%的票房來自中國大陸”,吳京迴應說“所以呢?中國人的錢不是錢?”

這個回答太棒了,小鎮想借用下:都想賺錢,但小錢不是錢嗎?

昨天小鎮在《 》建議:在滿足已購買國家社保且有餘錢的基礎上,不管錢多錢少,都建議購買個人養老金。

留言中有一個集中的反對意見,認爲個人養老金都是小錢,看不上,覺得沒必要去折騰,應該想辦法去賺大錢,搞收益率更高的投資。

小鎮以前也有點這種想法,主要是近幾年突然收入上漲,對未來有更高的預期,就覺得節流比不上開源,總懶得折騰小錢,這也是早年沒有購買個人養老金的原因之一。當然主要是想要觀察政策穩定性,個人養老金要持續投入幾十年,如果國家重視度不夠,像年金一樣停滯,那就意義不大了。

小鎮愛人也是,她收入挺高,以前消費很隨意,想買啥就買啥,但自從認識小鎮以後,漸漸的覺得花錢買什麼名牌包包啥的毫無意義,北京又不是上海這種需要衣裝打扮的,職場人穿的都挺實用主義。就算拎着個幾十塊的帆布袋,也不會有人瞧不起,反之如果收入地位不夠,就算拎着愛馬仕,別人也會懷疑是假的。

後來她走的更往前了,花錢比小鎮還“吝嗇”,說“有錢得惜財”“珍惜每一分錢,該省省該花花”,很多消費根本沒必要,與其買包包首飾不如攢錢置業理財,與其吃大餐不如日常多吃點新鮮水果、做到營養均衡。

在賺錢、投資、理財上,也基本達成共識,不去想各種暴富、高收益,別總幻想自己是天命所歸,天底下的錢就等着自己來賺,這麼想的大概率就是被割的韭菜。

而是轉爲相信長期複利,個人養老金就是典型的複利,每年1.2萬對小鎮和愛人來說,都不算啥,退休後如果選擇終身年領,大概也不過一年多領700來塊,相比目前收入,確實是小錢。

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決不能慣性認爲自己未來一定會收入更高,何況積少成多,交一年增加700多,交20年就是一萬多,不無小補,養老不就是這麼一分分攢出來的?

如果選擇退休後10年內領完,由於個人養老金採取複利計息,加上國家扶持,相對收益率更穩定,就算按照兜底的低檔收益率,一年能多1400多元,高檔的話可能接近2000元。

再加上看重繳納年限的國家社保,哪怕沒有年金,退休後的生活足夠兜底。就算以後的人生出現什麼波折,最起碼還有個盼頭,退休後能開啓第二人生。可如果年輕的時候,覺得這都是小錢,沒有早早準備,一切順利還好,但誰敢保證一切順利。

不要聽信網絡上質疑國家信用、養老金難以維繫的謠言,道理很簡單,如果國家都不可信、都扛不住風險,那麼比國家弱的多的商業銀行、個人又憑什麼更可信?有多少人有信心,自己的職業人生髮展能夠超越國家發展速度?

現在很多人還停留在上個時代,上個時代可謂全民暴富,主要就是房地產價格暴漲,目前中國前1%的家庭的門檻就是淨資產700萬,主要就是房產價值。除了房地產,還有很多小範圍的暴富,比如20多年前的外企,後來的互聯網,加上網絡太發達,到處是一朝暴富、財富自由的故事,哪裡有耐心慢慢賺錢。

再加上過去中國一直是中高利率時代,那時候錢貶值的厲害,總想着投資出去;這兩年快速進入低利率時代,未來也將長期維持低利率,就代表投資機會銳減,好消息是錢耐花了,那些過去看不上的穩健理財變得很有價值。

其實賺錢也一樣,未來需要更有耐心,別總想着一下子就月入破萬、年入百萬,想辦法每天多賺點、少花點,對普通人而言,錢終究是攢出來的。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喜歡,還請點贊、“在看”和關注吧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發現“大樹鄉談”

備用:大樹鄉談2022、大樹鄉談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