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串起金廈離散的愛

2001年,75位旅居福建的金門老人搭乘廈門「鼓浪嶼號」返鄉探親,當時高齡74歲洪有利老先生,激動親吻故鄉土地,喃喃說道:「我終於回來了!」(本報資料照片)

廈門「華灣輪」於1994年9月6日,在金門駐軍全程監控下駛過大、小金門水道,直抵晉江圍頭半島,成爲首艘航行金門水域,「海上游金門」的客輪。而這趟自兩岸1949年10月炮火對轟以來,穿越一灣淺水的「首航」,開啓2001年1月2日金廈「小三通」兩岸和平往來的先河。

金門愛心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先後邀請79位滯留大陸的金門鄉親,搭船回到金門故鄉。

曾任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執行長,也是金門縣紅十字會首任總幹事的許金龍回憶說,年邁的鄉親登上「華灣輪」時,起初難掩興奮笑個不停,等到海上金門島影愈來愈近時,忍不住淚流滿面說:「是金門啦!咱的故鄉到了!」當船隻掉頭回程時,隨着金門島影愈來愈模糊,最後消失在海平面上,一羣人又掩面哭成一團。在往後2年的航班中,同樣情景在華灣輪上一再重演。

在1949年兩岸隔絕前,金廈兩地居民在海上穿梭往來、晨往晚歸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直到金廈航線關閉當天,仍有不少人從金門搭船前往對岸做生意、辦貨與拜訪親戚,萬萬沒想到,竟然從此滯留大陸回不了家,其中包括280名嫁到對岸的小金門人,一隔就45年。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後,極少數人經由香港、臺灣回到金門故鄉,小兩岸在金門馬山與對岸角嶼最近距離僅2250米,卻因兩岸軍事對峙,繞經第3地單程就得花3天時間,阻斷金門人對故鄉的歸途,在每個望海的日子裡,總帶着無盡的鄉愁和無奈。

經常往來兩岸的許金龍,與時任福建省、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的堂兄許文辛相認後,1990年陪着許文辛經由香港、臺灣返回金門後浦南門故里後,2人決定聯手爲兩岸失聯、破碎的家庭,搭起團圓的橋樑。

金廈「小三通」後,雙方以「專案」方式,組成2梯次65歲以上滯留大陸的金門人返鄉。老人家在料羅碼頭踏上故鄉土地時,許多人跪地親吻故鄉的泥土,埋首痛哭:「我回來了!」

不僅金門有鄉親因戰亂滯留大陸,也有來自大陸卻被迫在金門定居的悲情故事。故鄉在泉州惠安的石匠陳炳源因到金門工作,從此回不了家,最後客死金門,在許金龍幫助下,兒子、媳婦帶着孫輩一行15人,阻隔63年後的2012年4月,來到他在金門墳前祭拜,至今仍對許金龍感恩。

滯留大陸的金門老人,一償宿願回家了,又帶着彌補缺憾的心情離開,在對岸成家立業的後代們,陪着父祖踏上歸鄉路的過程中,也感受在兩岸大時代下,有着等待撫平的歷史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