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智能通知存款”爲何被銀行集體下架?

中新經緯5月19日電 題:“智能通知存款”爲何被銀行集體下架?

作者 薛洪言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近日,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正式下線智能通知存款產品。銀行爲何集中下線該產品?投資者有哪些替代產品可選擇?

據人民銀行2016年發佈的《存款統計分類及編碼(JR/T 0134-2016)》,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存入資金或貨幣,由金融機構出具存款憑證,辦理不約定存期,支取時需提前一定時間通知金融機構,約定支取日期和金額的存款”。在實踐中,通知存款不論實際存期長短,只按照存款人提前通知時間長短分爲1天和7天兩個品種。

據2015年10月24日人民銀行網站公佈的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調整表,1天和7天通知存款基準利率分別爲0.8%、1.35%,各商業銀行基於基準利率進行加點定價。另據2023年5月最新要求,國有銀行(特指工、農、中、建四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基點),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部分銀行存在“手工補息”現象,有的銀行1天、7天通知存款此前最高利率能達到接近2%。從不約定存期角度看,通知存款與定活兩便存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優勢在於相比定期存款支取時間更加靈活,具有類活期性質,利率卻高於活期存款,比較適合無法確定使用時點的資金,受到存款人歡迎。

在因“靈活”和“高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同時,智能通知存款這類產品也爲銀行帶來一些“壓力”。各家銀行的該產品在通知存款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門檻,提高了通知存款產品的整體利率水平。而從銀行淨息差壓力看,一方面存量貸款重定價效應顯現,2023年降息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的部分效果在2024年體現出來;另一方面實際利率處於高位,2024年仍有繼續降息的必要,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息會繼續壓降銀行淨息差;此外,地方政府平臺債務置換,以及低息的基建類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佔比提升等,也會影響息差水平。在此背景下,銀行息差仍面臨着收窄壓力,爲穩定銀行息差水平,更大幅度調降存款利率是必然選擇。壓降存款利率,除了整體降息之外,就是在結構上壓降高息存款規模。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門檻更低、整體負債成本更高,因此也成爲此次高息存款壓降的重點。

高息存款壓降將如何影響銀行和投資者?從銀行角度看,考慮到壓降高息存款產品屬於全行業共識,除部分資金會從存款轉向理財外,大部分低風險偏好的存款資金,只能接受利率下降的現實。至於會否帶來“存款搬家”,對單個銀行而言,關鍵在於整體降息節奏,只要與行業整體保持一致節奏,就可以跟隨行業大勢來壓降成本,不必擔心存款搬家風險。

對於存款人來說,智能通知存款下架後,多家銀行也推出了相關“替代品”,就這類產品看,更多是以升級的名義來提高門檻、降低利率,大方向仍是壓降高息存款產品佔比,降低整體負債成本。在智能通知存款外,多家銀行也下架了長期限的大額存單產品等。存款人應接受高息存款越來越稀缺的現實。同時,在存款降息的背景下,存款人應適度提升風險偏好,可以適度加大對銀行理財、基金等高波動產品的配置力度,以獲得更高的綜合投資收益。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可提前選擇長期限存款鎖定利率收益。同時,普通投資者也應加強投資理財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寬理財能力圈,在此基礎上實現更豐富、更多元的資產配置。(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