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正常不代表心臟沒事 醫:忽略4症狀恐隨時要命
醫師黃啓宏示警,血壓正常不代表心臟沒問題,應以症狀爲主要考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談及心血管疾病,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高血壓,不管是因還是果,血壓升高總容易讓人緊張。但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啓宏示警,血壓正常不代表心臟沒問題,應以症狀爲主要考量,一旦活動後出現喘、悶、痛,甚至快昏倒的情況,切勿因血壓正常而忽略就醫,否則恐隨時有猝死風險,不可不慎。
醫師黃啓宏在《名醫觀點》表示,主動脈瓣狹窄是一個少見、但對心臟科來說極爲重要的疾病。他解釋,心臟有4個瓣膜,而主動脈瓣膜恰巧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因所有的血液離開心臟並供應全身時,都必需經過此瓣膜。然而,可能隨着年紀或先天性問題,導致脈瓣膜老化,最主要就是造成狹窄情況發生。
黃啓宏接着提到,可以將主動脈瓣膜想像成一道門,當它狹窄到一個程度時,能夠流經出去的血液就會變少。因此,當主動脈隨着年紀增長,或危險因子持續存在時,就可能造成主動脈重度狹窄。
黃啓宏說,主動脈瓣狹窄所產生的症狀跟狹心症其實是一樣的,也就是在活動後,可能會出現悶、喘、痛。因此,若家中長輩平常血壓都是高的,但最近突然血壓越來越正常,而且這些症狀越來越強烈時,就意味着主動脈瓣恐產生問題了。
黃啓宏指出,隨着瓣膜狹窄越嚴重,所量到的血壓就會變的比較低或正常,所以以症狀爲主是最重要的考量。千萬不要以爲喘、悶、痛等症狀表現強烈,甚至快要昏倒,與年紀大有關,因血壓正常就忽略了就醫。
當出現這些症狀時,黃啓宏直言,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2年,可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着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因此,他強調,血壓並非用來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或疾病的唯一指標。
黃啓宏補充,主動脈瓣狹窄通常在年長族羣比較容易出現,而過去只能接受傳統的外科開胸手術,但現在外科已有微創手術;內科也發展出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針對不適合傳統手術高風險者,能提供比較好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