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父子都愛電影 首參賽就獲獎

張凌文跟兒子張超維打造《時光膠捲》,將中山73的電影放映空間平面化,結合3D列印、琺瑯上色等技術。(張凌文提供)

人稱「電影文」的張凌文,不只從收藏電影的興趣做到成爲紀錄片主角,主業金工也經營得有聲有色,不僅2個兒子都走上金工的路,幺子張超維也醉心影像,傳承他的主業與興趣,父子倆一同以影視藝文空間「中山73」爲題,創作出《時光膠捲》,參加中市府傳承新秀選拔,首次參賽就拿獎。張超維笑說,完成作品後甚至一度「不想交了」,想收藏在店裡。

張凌文長子張超閔傳承他的金工技術,且往珠寶、鑑定方面鑽研;幺子張超維則從小學設計,長大後也踏入金工領域,對影像、電影也有興趣,於是跟着爸爸一起修復、保存相關物品。張凌文說,今年市府舉行傳承新秀選拔,銀樓公會認爲他們父子資格符合,鼓勵他報名,沒想到一舉拿下獎項。

張凌文跟張超維的《時光膠捲》作品以臺中知名的影視藝文空間「中山73」爲題,將中山73的電影放映空間平面化,搭配設計電影放映機造型的戒指,將放映電影的場景縮進底片盒中,製作方式除了金工,還結合3D列印、琺瑯上色等。

張超維說,外公開相館,加上父親的工作與收藏,從小就接觸珠寶、電影,立體設計、攝影都早已存在他生活中,自己又選讀設計,更覺得這些東西很棒;求學時期數位相機興起,但他仍繼續使用底片相機,老師甚至以他的相機當作教材講解給全班聽,雖然底片慢慢式微,但底片的質感仍是他的最愛。

張超維高中開始學設計,上課專題就做金工,除了學校所學內容,回家還可向父親請益,包括畫設計圖到金工的細節,父親都傾囊相授,上大學後就繼續往這方面精進;傳承父親的金工技術外,張超維也傳承父親電影收藏,跟着父親一起修復、保存電影相關物品,更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張超維也有另個斜槓身分,就是相機拆解藝術家,將報廢的底片相機拆解後,做成平面圖或立體爆炸圖,賦予不同的意義。張超維說,自己很早就接觸底片相機,認識很多資深玩家,在跟着其他玩家一起到市集擺攤時發現,有前輩會把報廢相機制作成多肉植物盆栽,賦予壞掉的相機新生命,因此開始思考如何讓報廢相機重獲新生,進而開始拆解、製作成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品。

談到跟兒子一起完成的作品,張凌文顯得非常興奮,他說,這次展現的不僅是傳承,主題還是他最愛的電影,沒想到兒子能同時傳承金工跟電影。《時光膠捲》裡的放映機其實是枚戒指,精巧呈現放映機的細節,且跟真實放映機一樣零件可以活動,展現高超的金工技巧。

張超維也表示,除了傳承金工技術,這次作品「新舊交錯」,不僅展現金工手工藝,還結合3D列印等新技術。父子倆在創作過程中難免有意見衝突,包括使用何種技法呈現、材質等都經過多次折衝、溝通,但2人都很滿意完成的作品,甚至想放在店裡收藏,不想交出去參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