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智庫論壇》永續養殖漁業是未來糧食增產的關鍵(李武忠)
全球水產養殖業的迅速擴張被稱爲「藍色革命」。圖爲無人機飼料投喂。(海洋局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氣候變化加劇、衝突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經濟前景黯淡、農業投入成本飆升、水土資源稀缺、農產品出口限制和人口持續成長等層層疊加,將持續對全球食品(含農漁產品)市場的穩定構成挑戰。過去陸上養殖爲全球糧食安全做出貢獻(2020年水產養殖總產量達8750萬公噸,水產養殖貿易總額達2650億美元,預估到 2025年將達到2750億美元),如何透過藍色經濟夥伴關係,共同建構「藍色糧倉」助力「綠色糧倉」,來滿足未來人類對食物需求,再度引發關注。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水產品消費量年均增速(3.2%)超過人口增速(1.6%),也高於畜禽產品消費量的增速(2.8%)。隨着經濟成長,消費習慣改變以及環境變動,人們不僅對可持續蛋白質來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全球水產品需求也持續上升。海洋雖覆蓋了地球大約70% 的面積,但目前只有大約5%的糧食生產來自海域,若規劃妥當可用於海洋養殖的空間,遠大於滿足全球糧食需求所需的空間。
隨着經濟成長和消費習性轉變,全球水產品消費量正在增加,而水產養殖業支持了大部分成長的需求。水產養殖是全球成長最快的食品生產部門,利用水產養殖生產動物性蛋白質,相較於禽畜生產,需要的資源更少,對氣候更友好,也更符合未來環境和能源需求。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水產品是採用一種環境可持續的蛋白質生產方法,水產養殖業會繼續超越家禽、家畜等陸生蛋白質競爭對手,也將成爲天然資源受限的陸地農業之重要替代方案。
全球水產養殖業的迅速擴張被稱爲「藍色革命」,預計到 2030 年漁產量將達到1.09億公噸,漁業和水產養殖對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的重要貢獻日益得到認可,尤其水產養殖較陸生動物養殖對飼料利用率更高,可節約大量用於種植飼料糧的耕地。水產養殖現在生產大約一半的海產品,想要擴大其貢獻,需要在政策、管理、創新和投資方面加快轉型變革,實現可持續、包容、公平的全球水產養殖業,尤其開闊的海洋因爲具更深的深度和更強的水流,使它成爲養殖魚類的理想環境,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對近海養殖的研發和投資熱潮,被稱爲「藍色加速」(blue acceleration);有學者樂觀預測,到 2050 年,智能海上養殖可以使海洋魚類和貝類產量增加2100萬至 4400萬公噸。有學者認爲,全球糧食生產脫碳的最大收益,將來自於從動物性食品轉爲植物性食品。
不過以目前的水產養殖無法滿足,在保護氣候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同時,養活地球的三重要求。癥結在於現有養殖系統需使用大量魚粉及魚油,因而飽受過度捕撈和非法捕魚、種羣銳減和氣候變化的困擾。爲此各國正積開發替代水產養殖飼料,由富含微藻和養殖海洋生物的昆蟲蛋白來替代。另,水產養殖業產品再加工、轉化、保存和運輸中需使用冷鏈設施相當耗能,因此應儘可能靠近消費地點,以大幅減少冷鏈的使用。
水產養殖先進國挪威,則充分運用新技術如:AI技術、物聯網、自動識別系統和衛星定位、大數據等,不僅使養殖漁業生產更安全、更準確、更可持續和更高效地利用資源,還可有效降低養殖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並計劃透過「海洋牧場」,年生產1萬公噸不含化學物質的鮭魚,同時興建全數位化控制的鮭魚加工廠,來滿足消費者對食安的嚴格要求。
另一個發展方向爲採用陸上封閉循環水養殖(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日本企業面對海洋捕撈競爭日趨激烈、水產資源存在枯竭的情況下,爲確保食物和環境保護,正積極推動陸上「工業化」養殖(如日本首次成功實現牡蠣完全陸上養殖、陸上成功養殖日本鯖、河豚和黑鮪),採用陸上封閉循環水養殖,具有能夠在消費地附近生產、不用支付關稅、養殖用水可重複循環利用及可降低海上養殖的寄生蟲風險等優點。不過陸上養殖需克服的重要問題是削減成本。陸上養殖不僅需要淡水資源,調節水溫,還需電費,養殖的成本高出海洋養殖2成,爲此陸上養殖一直以黑鮪、鱘科和河豚等高檔魚類爲中心。2021年日本國內陸上水產養殖的產量,推算爲2,356噸,不到總養殖量的1%,預計今後規模會擴大。
臺灣過去是全球重要的養殖漁業地區,繁養殖技術受到全球注目,然由於政策偏誤及人爲因素,養殖漁業盛況不在,如今總產量不到30萬公噸,年產值僅378.74億元臺幣,還需從國外進口大量水產品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且以陸上養殖爲主(總面積約3.20萬公頃),海面養殖僅0.95萬公頃;傳統陸上水產養殖模式,不僅對天然資源(如淡水、土地)產生了巨大壓力,許多沿岸養殖區,確實存在海域富營養化、水體酸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生物入侵、遺傳變異、疾病傳播、全球變暖等問題。爲減少這些負面影響,有效緩解近岸養殖壓力,並維持養殖漁業的永續發展,應該充分利用天然優勢(如黑潮終年經過臺灣海域),積極推動綠色養殖(全球約60%鮭魚養殖場已獲得認證和監督)、低營養海洋(LTM)物種爲主的水產養殖(主要有雙殼類、軟體動物和大型藻類)及可持續養殖,未來的水產養殖生產模式,將成爲臺灣確保糧食安全的要屏障!(作者爲臺大農業博士,農漁經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