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升溫/避免中重症 把握及時用藥

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圖/詹鼎正提供

「輕、中症高風險病患沒及時用藥,常前一天還好好的,一下子就變成重症。」在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主任陽光耀所接治的新冠重症病患中,大部分高風險病患都沒有及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便演變成重症,需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治療。

陽光耀認爲,這類病患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常自認病情輕微,沒有快篩,也沒在黃金治療期五天內接受藥物治療,在第五到七天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情況往往變得非常嚴重。

陽光耀指出,多數民衆接種疫苗已超過一年保護期,而曾感染的民衆康復後也僅有三個月保護力。

陽光耀強調,新的感染症狀仍會嚴重,不會因爲二次感染就症狀輕微,仍然可能演變爲重症,尤其是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民衆,更要留意。

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以臺大醫院爲例,住院病人仍得快篩,可是初期感染者的病毒量不高,或常呈現非典型症狀,起初可能只是輕微咳嗽,或類似小感冒,不會在第一時間被篩檢出來,因而常被輕忽,因此需要反覆篩檢,以確保病人安全。

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觀察到,以新冠輕症病患來說,因爲症狀與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症狀相似,往往等到病程進展變嚴重時纔會就醫,而錯失治療時機。因此對於新冠輕症病患,用藥可能就無法像治療流感那樣迅速、及時。

此外,對於防疫資源儲備,陳宜君也甚感憂心,她說,現今指揮中心已解編,已經沒有防疫預算,雖然仍有留用的公費抗病毒藥物及篩檢試劑可用,面對「剩餘」的防疫資源,公費抗病毒藥目前仍夠使用,「但用完了怎麼辦?」而醫用快篩也在十月一日迴歸健保支付,當快篩與藥物迴歸健保,又將形成健保財務負擔,期待未來在防疫資源的供應上可趨於穩定,病患才能及時確診、有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