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經濟隨筆:當煙花坐上無人機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當煙花坐上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白田田
一河詩畫滿城煙花。湖南瀏陽,每週六晚的煙花秀,成爲這個“花炮之都”與中外遊客的浪漫之約。
漆黑蒼穹,近千架無人機直插雲霄,搭載的煙花宛若流星,從“時光穿梭機”傾瀉而下,緩緩墜落人間,彷彿打開了天空之門……
近期以來“火出圈”的瀏陽煙花秀背後,是煙花與無人機共同繪就的一幕幕視覺盛宴,在各地跨年夜、電音節、企業年會等活動中帶旺人氣,更拓展到諸多消費新場景,進一步帶動消費,並打開相關產業發展新空間。
不只是國內,從法國巴黎的國慶日煙花表演、美國洛杉磯的日間煙花,到阿聯酋阿布扎比的跨年夜活動,中國的“煙花+無人機”已經“飛”出國門,一些爆款單品更是供不應求。有國外網友感慨,“中國證明了魔法的存在”。
煙花、無人機,兩個看似相距甚遠的產業相遇相融、協同創新,促成千年煙花產業的蝶變,解鎖無人機應用新場景,也揭示出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互依託、相得益彰的發展之道。
在“守”“創”相長中融合發展,是題中必有之義。
我國傳統產業在製造業中佔比超過80%,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對國民經濟意義重大。
近年來,有的地方將傳統產業視爲“包袱”,特別是在培育新質生產力過程中,對傳統產業何去何從心生困惑。
對此,黨中央態度明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
這就要求正確處理好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關係,以“守”與“創”的辯證眼光思考產業發展。
拿瀏陽來說,相比當地加快培育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有着1400多年曆史的煙花產業似乎“新”意不足,尤其受禁放令、疫情等影響,產業發展一度面臨困境。
面對新情況,當地政府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專門設立鞭炮煙花產業發展中心,鼓勵企業通過“煙火+”發展新模式走向價值鏈高端。
如今,瀏陽煙花炮竹產業以每年五六百億元的總產值,佔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貢獻了全國六成出口份額,也帶動當地相關新興產業的增長。
這啓示我們,傳統產業的穩定發展爲新興產業崛起提供堅實支撐,新興產業的發展也能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更需圍繞“供”“需”互促做好文章。
瞄準文旅市場新需求,不斷創新的煙花秀爲煙花產業轉型發展搭建廣闊舞臺。
“天空之門”“星語新願”……一幕幕令人驚豔的煙花表演背後,美術設計、文旅、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新要素不斷匯聚,更好滿足文化內涵和情緒價值的新需求,正在推動煙花產業鏈重塑。
促進新舊產業更好發展,還要在“同”“異”共通中精準發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握一般規律,也要堅持因地制宜。無論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還是佈局建設未來產業,產業發展要契合當地特色與整體需求。
瀏陽的“煙花+無人機”,依託煙花產業底蘊,運用“黑科技”賦能,實現產業協同共進,這就是立足資源稟賦、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科學落子佈局的生動例證。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要抓好落實,一方面要引導地方和企業進行差異化產業佈局,避免“一哄而上”、低效重複;另一方面,要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找準各自定位,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拓展新空間、塑造新動能。
當今時代,改革創新大潮奔涌,傳統與新興是不斷變化的動態概念。當下的傳統,曾是過往的新興;今日之新興,也或將成爲未來的傳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我們既要放眼未來,積極培育新動能;也要立足實際,持續更新舊動能。二者協同發力,將能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更大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