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以人爲本推動智能向善

10月30日,在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7屆年會上,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表示,當前全球媒體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對於新聞從業者而言,唯有主動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獲得新的發展。

今年7月至8月,新華社研究院課題組以中、英、法3種語言面向全球新聞媒體機構開展問卷調查,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094份,受訪者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課題組還走訪了重要國家主流媒體、科技公司與科研院所,圍繞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機遇與挑戰、責任與使命開展調研,完成《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智庫報告。

從產能新驅動來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聚合豐富信息來源,爲採編人員提供更具價值的新聞線索和多元觀察視角。在內容生產和分發環節,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升效率、實現精準畫像。

從體驗新升級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傳播超越時空限制,在任何時間、空間、場景都能到達用戶。

從業態新前景來看,數智化轉型將推動傳媒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爲其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傳媒業態或將加速呈現萬物媒介化、媒體平臺化、產業數智化的新前景。

然而人工智能發展在賦能新聞媒體的同時,也催生出種種風險。一方面,虛假信息引發信任危機,如更具災難性的“無限量產”,更具迷惑性的“深度僞造”,更具隱蔽性的“仿真傳播”;另一方面,技術濫用破壞輿論生態,如算法偏見誘導個體認知,機器水軍操控社會輿論,智能武器加重信息對抗等。

如今,加強人工智能監管已成爲世界各國的共識。2023年10月中國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包括“以人爲本”“智能向善”等基本原則,爲解決人工智能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於完善推動人工智能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也作出了相應部署。

在人工智能掀起的時代浪潮下,世界各國媒體需要機遇共享、風險共擔,爲構築開放、公正、有效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機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世界匯聚強大的媒體力量。

首先是立足善意使用,健全倫理規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力,新聞媒體要以新聞真實性作爲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最終標準。要以新聞倫理駕馭工具理性,堅持新聞倫理,強化社會責任。要以規範機制保護數據隱私,確保用戶信息在採集、存儲、處理和傳輸過程中得到充分保護。

其次是加快智能驅動,提升媒體價值。新聞媒體要構建人工智能支撐和驅動的生產傳播體系、數據技術體系、組織管理體系、效果反饋體系。打造媒體新質生產力,爲人們提供更好的新聞產品和新聞服務。

最後是加強對話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各國媒體應當共同致力於彌合不同社會羣體、不同地區國家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智能鴻溝,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社會整體認知水平提升;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共享最新動態和知識成果,鼓勵技術開源,探索人工智能媒體運用標準;圍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議題,引導理性討論,倡導共同價值,推動公衆關注、認識和參與治理進程。 (經濟日報記者 孫昌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