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最孝順大學生村官帶智障媽媽創業

影音新聞來源/新華社提供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山西長治黎城縣東黃鬚村的大學生村官陳國明,帶着年近六旬的智障媽媽,住在村外半坡地的活動板房裡,種植蔬菜大棚帶着村民致富。這位80後小夥子雖然忙着創業,但卻把需人看護的母親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少鄉鄰深受感染,稱他爲「最孝順大學生村官」。陳國明走訪農戶時,母親會跟着他,靜靜地站在一旁。

山西黎城縣東黃鬚村的大學生村官陳國明,帶着年近六旬的智障媽媽,住在村外半坡地的活動板房裡,種植蔬菜大棚帶着村民致富。這位80後小夥子雖然要忙於管理100多畝地,卻依然把母親接到身邊,並照顧得無微不至,不少鄉鄰深受感染,稱他爲「最孝順村官」。  「家裡缺菜找我來拿,有麻煩事就叫我。」午後,陳國明走進自己的結親貧困戶,囑咐戶主楊先紅。楊先紅燒傷致殘,他的妻女都患重病。從這個家庭,陳國明看到了自己家之前的影子,會時不時過來串門和接濟。

父親老實巴交,母親智障沒有生活能力,陳國明的記憶中,他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在左鄰右舍的接濟中長大。打小起,陳國明學會了幹家務活和農活,因個子矮,就踩着板凳切菜,爬上鍋臺倒水。

苦難沒有打到陳國明,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2002年中考,陳國明以高出錄取線40分的成績被一所中等師範學院錄取。很多老師覺得可惜,勸他繼續考大學。

「我也想考大學,不過家裡情況特殊,大學費用高,中師花費低,也能早畢業。」陳國明說,他當時想早點畢業掙錢,扛起家庭重擔。

老天沒給他時間,上中師第二年,陳國明才17歲,父親患癌症去世。感覺天塌了,陳國明要退學,被親友勸住只有好好讀書這個家纔有希望。

沒了父親,一切得靠自己。爲吃頓免費飯,一放學,陳國明就跑到學校食堂打雜。爲掙學費,週末假日,他身兼多份零工,超市的、飯店的、洗車行的、建築工地的、上門清潔的、家教的等等,全都幹過。

「多幹些累活無所謂,幸運的是我還能上學,妹妹比我可憐得多。」陳國明說,爲減輕他的負擔,小他6歲的妹妹讀完村裡的小學,就輟學在家照顧母親,撿垃圾、收廢品,補貼家用。提起這件事,陳國明滿是愧疚。

「誰不向往城市的繁華,但爲了照顧媽媽,我必須回來。」陳國明說。2007年,陳國明畢業,以黎城縣男生組第八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生村官,並申請分配到了他的出生地東陽關鎮。

方便照顧母親了,也能拿工資養家了,陳國明在工作上的幹勁十足。黎城縣組織部大學生村官管理辦公室主任申韶利說,陳國明上任半年就得到了村民認可,2008年換屆中高票當選村委副主任。

「村官不是來當官的,能帶領村民致富纔是真本事。」陳國明考察後認爲,當地種設施蔬菜能儘快讓農民收入增加。2010年初春,陳國明在鄉鎮領導的支持下,貸款8萬元聯合全鎮18名村官,在東黃鬚村創辦了東陽關鎮大學生幹部綠色蔬菜創業基地。

當年3月,創業基地流轉12畝土地建成8個簡易蔬菜大棚。剛建好沒幾天,一場大風颳來,塑膠布漫天飛舞,5個大棚嚴重損毀。不少合夥村官沮喪、絕望,陳國明坦然面對,說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張羅着大棚能補的補、該修的修。5個月後,蔬菜獲大豐收,市場銷路非常好。

4年下來,一起創業的18人只剩下陳國明一人,但基地規模卻擴展到了100畝地50多個大棚。然而,陳國明不滿意,認爲要帶動村民致富的最初目的沒有實現。

「在基地這些年,村民學會了技術,但寧願跟着掙工資,也不願意自己單幹。」陳國明說,還是因爲目前規模太小,發揮不出帶動效應,等發展到500畝時,有了規模效益,村民就會出去單幹,收入也會大幅增加。

夜色中,一個弱小的身影站在路邊,眼睛凝望着遠方,從車燈中辨認出是兒子歸來,雖不會說話,卻高興得滿臉喜色,記者晚上隨陳國明採訪時看到這一幕。陳國明說,母親智力不正常,但每次他外出回來晚了,都會這麼等着他。

在東黃鬚村外的半坡地上,幾十個蔬菜大棚中,夾雜有一個亮着燈的簡易活動板房,這就是陳國明母子倆的家。2010年5月,蔬菜基地剛剛穩定下來,陳國明便把母親從老家接到自己身邊。「一來該是我盡孝的時候了,二來妹妹爲照顧媽媽只上了小學,我想讓她出去看看。」陳國明說。

每天照顧三餐、洗衣服、洗腳,外出遇到有好吃的,陳國明總會打包給母親帶。在他的照顧下,母親穿得乾乾淨淨,精神也愈發得好。「一個年輕小夥子帶着智障媽媽來當村官,剛來時,大家都看稀罕。」村民田花娥說,後來看到他常年照顧得那麼仔細,很多人都感嘆該向國明學習,對自家老人更好點。

田花娥在蔬菜基地已經幹了4年,每年能掙1萬元的工錢。她說:「以前農村婦女在家掙不到錢,現在我掙的錢,夠家裡大孩子上一年高中的。」在基地幹活的王海國說,在陳國明這兒幹,既能照顧家裡,還能不誤自己的地,也不比出去打工掙得少。

「村裡有三五十人在基地幹活,一年都能掙一萬多元的工錢,還學會了蔬菜種植技術。」東黃鬚村村委主任崔鎖榮說,在基地的幹活的戶比其他農戶能增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