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論|警惕捨本逐末的“PPT依賴症”

“現在瞭解情況很困難,PPT裡面水分很多。”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的一段發言,再次引發人們對演示文稿PPT的爭議。這不由讓人想起:不久前,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在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時,要求全鎮村支書做PPT述職,結果引發輿論批評。

爲什麼院士痛批PPT?原因在於科學研究必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而時下一些專家的PPT,言過其實有之,徒有其表有之,過度包裝有之,不能不讓人揪心。爲什麼輿論痛批“支書述職必備PPT”?原因在於,對村支書提凡彙報必PPT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不切實際,背離了實事求是的要求。

從各類吐槽中不難發現,人們苦PPT久矣。有知名企業家曾歷數PPT“七宗罪”,原因也大抵如是。事實上,PPT引發的爭議是全球性的,最有代表性的批評者之一就是蘋果公司原CEO史蒂夫·喬布斯。在2011年的一部傳記中,他反對人們將PPT演示視爲思考的替代品,倡導直接面對問題並進行討論。喬布斯甚至在蘋果內部禁止使用PPT。爲何PPT的風評會招致如此反彈?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PPT作爲一種可視化的辦公軟件,其目的本是爲輔助演講者更直觀地展示信息,提升溝通效率。畢竟相較於純文字,圖文並茂的展示方式,能夠降低聽衆的理解難度,也顯得更加生動形象。作爲技術和工具是中立的,它本身沒有對錯。但是,不分場景過度濫用PPT,乃至在PPT中虛假注水、文過飾非,就背離了初衷。特別是當PPT的風從企業大廠吹向科研機構、基層一線,讓人驚呼“宇宙的盡頭是PPT”;當PPT的“顏值”成爲考評考覈的潛藏“指標”,使得那些擅長“包裝”而非“實幹”的人獲得不當優勢,則應該引起警惕。要警惕的,並非PPT本身,而是其背後的形式主義、虛浮作風魅影,是華而無實的包裝暴露出的“創新匱乏症”。

如何對待PPT?把PPT當工具,而不是成爲PPT的工具。不管什麼工作,首要前提肯定是做得好,在做得好的基礎上說得好,也是一種能力。但反之則不然。這提醒我們,PPT不是不可以有,但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PPT不該成爲會議彙報甚至放之四海的“標配”。“非必要不做PPT”應成爲共識,對於必要的PPT彙報,也需提煉乾貨、擠出水分、杜絕誇大,讓彙報超越形式,聚焦內容和觀點本身。另一方面,無論是科研領域的評價,還是政務績效的考覈,都應旗幟鮮明倡導“重實績輕彙報”“重內容輕形式”的導向,對PPT祛魅,對“幹活不如寫PPT”的現象說不,對捨本逐末的“PPT依賴症”說不,將人們從眼花繚亂卻無效無益的PPT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精力用在幹實事、搞研究等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

放眼我們周遭的世界,PPT在不經意間成爲這個時代微妙的隱喻。當我們在幾十個工作羣打卡簽到、回覆收到,當技術主義疊加官僚主義的“指尖形式主義”“數字形式主義”讓基層幹部難承其重,當我們一邊享受技術帶來的便捷與高效,一邊又隱隱感覺被技術所綁架時,不妨適當做點減法。時刻牢記實事求是的基本準則,讓各項工作正本清源、迴歸本真,PPT也無非只是個工具而已。

(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