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如果不喜歡做3件事,暗示自卑到骨子裡了
嗨,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西紅柿媽媽!
小米是個非常乖巧的女孩,6歲半,上小學一年級。
週末的時候,她的好朋友彤彤邀請她去家裡一起玩,小米去的時候好好的,回來以後卻不行了。
她的嘴脣都腫了,臉蛋上長了紅紅的皮疹,嘴巴里面也起泡了。
媽媽一看就明白了,孩子吃芒果過敏了。
彤彤的媽媽也是嚇了一跳,給孩子們切了水果盤,彤彤拿了芒果給小米吃,小米很高興地吃掉了,沒有想到會成這樣。
幸好,媽媽送孩子去醫院看醫生,醫生開了一些藥,說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小米是知道自己不能吃芒果的,當媽媽問她:“你爲什麼不拒絕彤彤拿給你的芒果呢?”
小米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我害怕彤彤會不高興,畢竟人家是真心實意請我吃水果的……”
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吃芒果,卻不敢拒絕人家的好意,小米的想法其實已經不能用“乖巧”來定義了,而是有一點點自卑。
因爲她怕自己說出來拒絕的話,朋友會不高興,害怕失去這個朋友。
“孩子聽話懂事”是有家教的好事,但是,不敢拒絕別人,寧可委屈自己,可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當然都是希望孩子能夠開朗、自信,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做這三件事,可能就不是膽小、乖巧、聽話,而是內心有一些自卑感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不喜歡做這3件事是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起來!
第一,孩子不喜歡錶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幼兒園的門口,有兩個小朋友大概是打架了,捱打的小孩卻拽着媽媽說:“媽媽,我沒事,我們趕緊走吧,你不要不開心……”
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是卻不敢哭,反而安慰自己的媽媽,“不要因爲這件事不開心”,這是很不正常的情緒反應。
孩子應該是最不善於僞裝的,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情緒和感受最直接外露的!
但是,有一些孩子卻不是這樣的,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害怕身邊的人會嫌棄自己他們認爲我已經很不好了,怎麼還能不高興呢?怎麼還能給別人惹麻煩呢?這是孩子明顯非常自卑的表現。
第二,孩子不喜歡拒絕別人的要求。
有一種人的性格叫“討好型”人格,他們寧願委屈自己,不喜歡也不敢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有事跟他說,就很好使,最終他們不僅不會交到真心朋友,還可能會成爲別人的消遣對象。
有些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已經開始“討好”別人了,他們因爲沒有自信,總是擔心被嫌棄、被拋棄。
從來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淪爲“老好人”一個,委屈了自己不說,實際上還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第三,孩子不喜歡和別人競爭。
有的孩子很膽小,別人拿了他的玩具,“拿回來”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是,他不喜歡這樣做也不敢,總覺得自己做不到。
自卑感就是源於他們對自己不信任,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事情,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難或者是競爭對手就退縮,說明他已經有點自卑了。
0~6歲的階段是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期,如果孩子的性格一旦養成,再更改就會比較困難了。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自卑的苗頭,應該怎麼引導他呢?
第一,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多進行溝通交流。
很多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很少陪伴在孩子身邊,老人也不懂得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缺少家人的呵護,於是孩子就容易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很多孩子的不自信有可能就是因爲缺乏安全感引起,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以及和孩子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非常重要。
父母應該重視自己對孩子的陪伴是不是夠多,是不是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有高質量的溝通交流,比如括語言和肢體方面,父母是不是夠開放,是不是能引導孩子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父母支持和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要用代替他做事情來表達,如果孩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就容易成爲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
我們應該要鼓勵小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他們面臨困難的時候,多給予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
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當中,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這樣能夠逐漸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孩子做對事情要積極表揚。
孩子一定是做過很多對的、積極向上的事情,當孩子在做對事情以後,父母要積極表揚!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父母給予充分鼓勵,對於改善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有很好的效果。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爲父母,我們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自己孩子獨一無二的美,讓他們成爲自信樂觀的人。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不喜歡做上面3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