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價格戰持續中燒,衝擊創業板IPO的納百川盈利承壓

4月6日,正衝擊創業板IPO的納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納百川”)在深交所官網披露了對首輪問詢的回覆。

納百川爲新能源汽車電池液冷板生產商,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動力電池系統。主要客戶爲寧德時代(300750.SZ),配套終端客戶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汽車品牌。

2023年,納百川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收11.36億元,同比增長10.21%;實現淨利0.98億元,同比下滑113.29%。

分產品來看,電池液冷板爲納百川的核心產品,2023年爲其貢獻營收9.5億元,佔比85.34%;燃油車熱管理部件貢獻1.41億元,佔比12.62%;電池箱體、模具及其他則分別佔比0.85%1.19%。

納百川的業績高度依賴於大客戶寧德時代。2021年至2023年,寧德時代分別爲納百川貢獻了50.33%、53.73%和48.94%的營收。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新能源產業鏈上產能逐漸過剩,行業的價格戰在所難免,納百川的毛利率也正在逐年下滑。

2020年至2023年,納百川的毛利率分別爲24.86%、23.47%、22.36%、19.84%。相較2020年,2023年納百川的毛利率已整體下滑5.02個百分點。

2021年至2023年,納百川的核心產品電池液冷板的銷量雖然節節攀升,從208.68萬片增至375.33萬片。

但納百川並未表現出規模效應,生產電池液冷板單位成本也在逐漸升高,從18.81元/片增至35.88元/片。

就此,深交所要求納百川說明其電池液冷板產銷量持續增長而未呈現顯著規模效應的原因及合理性,毛利率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

對於未能在成本端表現出規模效應的問詢,納百川將2022年電池液冷板單位生產成本上漲歸因於直接材料成本上漲了36.65%;將2023年單位生產成本上漲則歸因於滁州生產基地產能不飽和,在折舊費用等剛性支出以及原材料成本增加共同作用下,當期單位制造費用同比增長48.88%至35.88元/片。

對於毛利率持續下滑的現狀,納百川坦言,一方面,爲了鞏固市場地位採取了“積極的定價策略”,在部分產品項目中以較低的報價參與市場競爭,獲取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根據新能源產業鏈的慣例,整車銷售過程中一般採取前高後低的定價策略,新車上市時價格較高而後續價格會逐漸有所下調。納百川爲了順應下游客戶的降本需求,每年對產品降價,通過讓利客戶以防止其他競爭者進入。

2022年和2023年,納百川的單位成本分別同比大幅上漲34.62%和17.71%,但其銷售單價增速落後於成本增長,分別上漲30.13%和16.47%,導致毛利率逐年下滑。

納百川回覆稱其毛利率持續下滑的風險較小,認爲後續電池液冷板產品銷售單價下降,會被新產品的投入所中和。

但問題是,隨着終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之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納百川新產品能否帶動利潤率修復或許存在不確定性。

2024年以來,先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打響開年降價第一槍,隨後比亞迪喊出“電比油低”的口號,將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探至7萬元。

小米SU7的發佈更是刺激車企將價格捲上了天。

蔚來的李斌直呼新品牌樂道“都不太好定價了”,晚於小米發佈的極氪007後驅增強版更是將起售價定在了20.99萬元,比小米SU7的起售價低近1萬元。

有華東地區私募新能源研究員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同時作爲寧德時代和整車廠供應商的納百川面對前兩者幾乎沒有議價權,尤其是寧德時代“壓價”很厲害,“年入1億以上的公司都沒有規模效應”。

當信風(ID:TradeWind01)問及隨着價格戰加劇,納百川的利潤率表現是否會進一步承壓時,上述私募人士認爲,產業鏈中游的液冷板廠商位於“微笑曲線”的底部,在行業整體的價格戰中很難賺到超額(利潤),利潤率是否會進一步下滑,則取決於其存貨的原材料成本價格。

價格戰加劇的當下,幾無原材料單位成本優勢的納百川的利能力或正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此次衝擊創業板,納百川計劃募資8.29億元,其中5.79億元用於納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60萬臺套水冷板生產項目(一期)項目;1億元用於納百川(泰順)新能源有限公司泰順生產基地擴產項目;以及1.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