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和人腦的差距,就在一個漢堡

大家好啊,斷更了一段時間,既是因爲日常工作比較多,也是想要休息調整一下,上半年衝的比較猛,需要停下來深度思考、閱讀、學習,之後也會和大家慢慢分享這段時間的心得。充電是爲了更好的放電,咱們的每日芯聞繼續走起~

1

「芯」知精選

挑戰英偉達H100霸權!IBM模擬人腦造神經網絡芯片,效率提升14倍(新智元)

老石解讀:

IBM近期在《Nature》上發佈了全新芯片採用模擬內存計算技術,有望顯著減少生成式大模型在訓練構建和運行時的能耗。與傳統數字芯片不同,IBM的這個類腦芯片能夠操作模擬信號,類似於生物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交流方式。IBM的方法是將神經網絡的突觸權重存儲在納米級電阻存儲器中,減少了存儲器和處理器之間數據傳輸的需求,從而降低了能耗。這款14nm模擬AI芯片能夠模擬多達1700萬個參數,執行高效的語音識別和轉錄,能效高達數字硬件設備的14倍,是GPU的40倍到140倍。

IBM在Albany Nano技術中心開發了這款芯片,具備64個模擬內存計算核心、輕量級數字處理單元,可執行神經網絡操作。它在覈心陣列集成了全局數字處理單元和數字通信通路,實現了出色的性能和能效。該芯片在8位矩陣乘法方面的性能超過以前的電阻內存芯片15倍以上,適用於字符預測和圖像標註生成任務,爲模擬AI的實現帶來重要突破。

關於類腦芯片,業界一直在持續關注和投資。除了IBM,英特爾、谷歌,還有國內的一些高校和初創公司都在研發。不過,如果用第一性原理去看待這個事情,其實有兩個問題。

第一,大腦的性能功耗比是自然選擇出來的極致成果,我們只需要一碗米飯、一個漢堡,就能維持大腦的平穩高速運行,當然如果有一頓火鍋的話肯定更是文思泉涌。相比之下,芯片的能耗再低、性能再高,離達到人腦的能力,目前來看還有巨大的差距。

第二,從英偉達的成功不難看出,芯片的性能只是成功的充分非必要條件。還有一個關鍵拼圖,是軟件。

而這纔是英偉達最大最深的護城河。

2

「芯」聞資訊

競爭|英特爾:Intel 4工藝與臺積電3nm不相上下(品玩)

老石解讀:

媒體報道,英特爾對其英特爾4工藝節點表現充滿信心,並且在Meteor Lake CPU中首次使用。據悉,該工藝在性能上已超越臺積電的5納米工藝,甚至可與3納米工藝媲美。英特爾4是7納米工藝中首次應用EUV光刻技術,提供更高的能效,這也是英特爾這代工藝專注的重點。Meteor Lake的生產已在俄勒岡州的D1工廠開始,每月產量約爲40000個芯片。此外,英特爾表示3處理器節點也獲得成功,計劃在下半年發佈,而20A和18A節點將在2024年發佈。

哥手裡的一點點藍廠股票,也該動一動了。

對抗|針對臺積電德國廠,格芯欲向歐盟提出申訴(半導體產業縱橫)

老石解讀:

臺積電的海外計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方面,臺積電工會拒絕支持臺灣員工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公司格芯對德國政府向臺積電提供高額補貼提出異議,計劃向歐盟申訴。格芯首席法務官質疑,臺積電規模遠大於格芯,但卻獲得50億歐元的鉅額補貼,這本身並不公平。

不過,歐洲本身也並不太平,特別是由於懂的都懂的原因,包括德國在內的很多歐洲國家都在面臨能源價格高、補貼爭議和工人短缺挑戰。雖然推出歐版《芯片法案》,但這個法案有多有效仍然是個未知數。

風向|最高獎2000萬元!蘇州AI算力重磅新政來了,重金補貼大模型(芯東西)

老石解讀:

蘇州市發佈《蘇州市關於推進算力產業發展和應用的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到2025年的智算算力目標,包括數據中心規模、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以及算力產業創新集羣的發展。對通用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提供算力成本補貼,最高可達300萬元,最多3年。還推出獎勵制度,鼓勵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範項目,並支持算力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計劃到2025年新增算力領域上市企業不少於5家,評選“頭雁”企業不少於50家,發展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機制,以促進算力產業的繁榮。

注:以上內容原文鏈接、以及更多「加餐」內容,已在知識星球分享。

(注:本文不代表老石任職單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