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死亡率比癌症更高!醫示警「5大高風險羣」定期篩檢
▲醫師提醒,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導致多數民衆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醫師指出,臺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建議「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和糖尿病患」等5大高風險族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指出,研究預估,2050年時臺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臺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五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最危險的疾病之一。趙書平說,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常見症狀爲「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趙書平進一步舉例,門診曾遇過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爲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
研究預估,2050年時臺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趙醫師強調,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衆感知度不高,若民衆有吸菸、飲酒等習慣或符合5大高風險族羣類別,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