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徵程·紅色足跡|“轉折之城”,滿滿“轉折之志”——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紅色聖地之貴州篇
86年前,貴州遵義,中國共產黨人在最危急關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策略,實現從挫折中奮起的“偉大轉折”。
6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遵義調研考察,指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雄關漫道真如鐵”,歷史煙塵中的一個個紅色印記,講述着“偉大轉折”的驚心動魄;“而今邁步從頭越”,時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艱難求索,凝結着“轉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偉大轉折點亮真理光芒
【紅色歷史·“轉折之城”】
遵義是貴州第二大城市。1935年,紅軍長征在此轉戰3個月,彪炳史冊的遵義會議在這裡召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傳奇在這裡流傳,毛澤東也在這裡揮毫寫就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傳世名作。
遵義市老城子尹路96號,一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臨街而立。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爲“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遊客在遵義會議會址參觀(5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紅色足跡·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第一站就來到遵義。他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
按當年場景佈置的會議室裡,掛着一張當年與會人員的黑白照片。習近平總書記走近仔細觀看:“遵義會議作爲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啓示。”
回想起在遵義會議陳列館爲總書記做講解的情景,講解員張中俞仍然很激動:“總書記頻頻詢問,‘烏江渡口還是原貌嗎?’‘遵義原來有沒有革命活動?’……”“總書記說我講得很好。他叮囑‘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張中俞說。
這是遵義會議召開的房間(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紅色基因代代傳】
如今,遵義成爲全國紅色旅遊關注度最高的目的地之一。據統計,2015年以來,遵義已接待紅色旅遊遊客近2.4億人次。人們在旅途中聆聽黨史,在行走中感受紅色文化,緬懷先輩英雄事蹟,重溫激情燃燒歲月。
遵義市組建了“紅色義務宣講團”、“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隊伍,舉辦“行進中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全國巡展等活動,不斷講好遵義故事,將“紅色種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婁山關腳下,婁山關紅軍小學將“獨腿將軍”鍾赤兵的傳奇故事寫進學校的紅色課本,搬到德育陳列館。“在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我最喜歡講一條腿走完長征路的鐘赤兵爺爺的故事。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要學習他堅毅的精神。”婁山關紅軍小學學生、小宣講員馬興蕾說。
紅色故事傳承不變初心
【紅色歷史·“紅軍菩薩”】
“太陽出來暖洋洋,紅軍來了不納糧;又分錢來又分米,‘幹人’有了救命王。”紅軍在遵義每到一地,都要打開地主、富戶糧倉,把糧食分給窮苦百姓。
在遵義,“紅軍菩薩”的故事流傳至今。爲百姓治病解難的紅軍衛生員龍思泉,在寒風肆虐的冬日,焐熱了窮苦人們冰冷的額頭,卻被敵人殘忍殺害,鄉親們含着眼淚將他安葬。歲月滄桑,這座位於紅軍山烈士陵園的紅軍墳,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來祭奠。
這是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內的紅軍衛生員雕像(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紅色足跡·遵義花茂村】
2015年6月,習近平來到遵義花茂村考察。這個村過去是貧困村,原來叫“荒茅田”。這些年,脫貧致富成效顯著,改名爲“花茂”,寓花繁葉茂之意。
在經營農家樂的村民王治強家中,習近平進房間、看院落,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交談。習近平指出,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治強記憶猶新:“總書記進來看我的房子,說建得不錯,問我生意好不好,讓我要帶領鄉親們發展。”
遵義市楓香鎮花茂村村民王治強經營的“紅色之家”農家樂(2020年2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千年貧困今朝解】
由於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產業發展受限,革命老區遵義長期受到貧困的羈絆。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號角在黔北大地吹響。2020年3月,遵義在貴州率先實現整體脫貧,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51.38萬人。據統計,近5年來,遵義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3%和9.7%。
王治強說,這幾年,來花茂村的遊客越來越多,今年春節以來,光是他的“紅色之家”農家樂,一個下午就接待30桌客人,太忙的時候,他會僱村裡人來幫忙。“過上現在的好生活,大家天天都樂呵呵。”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做大做強遵義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長極,奮力建設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範區、美麗幸福新遵義。”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說。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風貌(2020年7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以“轉折之志”譜寫發展新篇章
【紅色歷史·強渡烏江】
烏江,貴州人的“母親河”,也是一條“英雄河”。悲壯的湘江戰役後,紅軍進入貴州,來到烏江岸邊。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在貴州江界河、茶山關和回龍場等渡口,在當地羣衆的幫助下砍竹子、扎竹筏、搭浮橋,突破烏江天險,挺進遵義城,爲遵義會議勝利召開贏得了時間、空間,奠定了基礎。
新仁苗族鄉化屋村烏江岸邊一景(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紅色足跡·烏江岸邊】
2021年2月,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調研。烏蒙深處,烏江岸邊,習近平總書記陷入了沉思:“從這裡的懸崖峭壁,就可以想象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有多難!”
“中國共產黨是爲廣大人民謀幸福的黨,從成立開始,就把爲人民服務寫在了黨的旗幟上。革命、建設、改革一路走來,已經一百年了,我們黨依靠人民戰勝了多少艱難險阻,創造了多少奇蹟,取得了多少豐功偉績,不容易啊!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繼續努力,繼續前進。”總書記深情地說。
【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遵義市餘慶縣花山苗族鄉回龍村與烏江相依相偎,站在村口的半山腰上,便可遠眺蜿蜒的烏江水。偏遠閉塞的回龍村過去是貧困村,連一條水泥路都沒有,農民紛紛跑到省外打工謀生。“這幾年,村民組都通了水泥路,回龍村大力發展白茶種植,家家有茶園,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花山鄉紀委書記楊黔龍說。
烏江兩岸獨特的土壤環境和自然生態,造就了餘慶茶“乾淨”的品質。目前,餘慶已建成20多萬畝高品質“乾淨茶”生產基地,茶葉遠銷海內外。2020年,全縣茶葉產量6637噸,產值5.78億元,惠及約四分之一人口。
3月17日,茶農們在遵義市餘慶縣花山苗族鄉回龍村茶青交易市場交易茶青。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走進位於新蒲新區“中國辣椒城”的遵義德莊食品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加工車間,機械手裝箱、碼垛機器人引人注目,自動流水線上,各種辣椒製品一箱箱投放進庫房。
“遵義是重慶德莊公司對外發展的第一個精深加工基地。”遵義德莊公司總經理嶽欽鬆說,2020年8月公司正式投產,今年將實現產值2億元,“我們有信心在遵義構建起農、產、銷相互聯通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工人在遵義市新蒲新區一家辣椒加工企業內轉運辣椒(2020年8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遵義會議精神時刻引領並激勵着我們,以飽滿鬥志和必勝決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魏樹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