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綠營研商反制 慎防政治後座力

此次修法核心爲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以充實地方財源、改善地方財政,將可改善過去中央「集權又集錢」,地方只能看中央臉色,建設無法一步到位的狀況,惟因最終三讀版本並未納入施行日期,仍在立院審議的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將首當其衝,恐得重編,先砍28%非法律義務支出預算。

現階段,綠營內部已初步盤點各種潛在措施,待法律送達行政院後,將比照先前國會職權修法,在10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院依法應於15日內作成決議,在民進黨團人數居於劣勢的狀況下,覆議遭否決幾乎已成定數,恐怕只有「以拖待變」的效果。

第二種可能因應措施,是行政院長不副署或總統不公佈法律。但法界普遍認爲,行政院副署權並非制衡立法院的機制,且對於法律是否違憲的解釋權在憲法法庭,而非總統,若此例一開,將使行政、立法走向完全對抗,恐非國家及人民之福。

因此,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同時聲請暫時處分,也是可能的途徑之一。若憲法法庭裁準暫時處分,形同按下「暫時停止鍵」或「倒數計時器」,在裁定後的6個月內,新修正的法律將暫時無法發生效力。一旦此劇本成真,《財劃法》相關爭議將可能繼續延燒超過6個月。除此之外,行政部門也推演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因應作法:由行政部門再次提案修正《財劃法》以及與之相關的《地方稅法通則》,納入先前財政部與地方政府溝通取得共識的多項指標,取代目前修法的五大指標,並調整爲實際可行的方案。

知情人士不諱言,目前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仍在立院審議中,且24日立院將行使7位大法官人事同意權,佔據人數優勢的國民黨團當天纔會召開黨團大會做出最後決定,種種政治情勢動態變化,都將牽動綠營後續作爲。

按時程推估,立法院1月21日休會,農曆春節將至,此前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否能如期通過,是觀察朝野氣氛重要指標,屆時立法院可能已對行政院覆議案做出最後決定。未來3周,就是成爲朝野表態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