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用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年不懈奮進
(原標題:【新聞隨筆】用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年不懈奮進)
作者:陳城
近日,復旦大學邀請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爲該校2023級公衛、護理、臨牀、口腔等四個院系學生上了一堂“強國之路”思政大課。楊雄裡授課的題目爲《科學的權威和權威的科學》,他與近700名醫科新生共同探討科學爲什麼需要權威、如何正確看待權威、權威與創新的關係。
在這堂特別的思政大課後,楊雄裡院士的一個舉動讓人暖心。一位同學課後向他提出關於神經元移植的設想,並表達說,有一些老師和同學對這個設想看法是“可能不太可行”。對此,楊雄裡院士非常耐心地給予解答,告訴她難度很大,但還是有可能的,並且暖心鼓勵“在科學上面,萬事皆有可能”。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83歲高齡的院士,在一堂2小時的大課之後,還能如此耐心地解答學生疑惑,並且給予認可和鼓勵。這份誨人不倦令人感動,也讓人們看到了我國科學事業的更長遠未來。科學研究探尋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科學發展需要在科學範疇內的質疑,只有質疑纔有可能讓科學事業開闢新局面。科學發展離不開創新,要創新,就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凡事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敢於質疑現有理論,勇於開拓新的方向,攻堅克難,追求卓越。這堂關於科學權威的思政大課,楊雄裡院士從課上延續到了課下。作爲一名院士,楊雄裡躬身踐行對科學的追求和對科學權威的辯證態度,必將影響更多熱愛科學事業的年輕人在追尋科學真理的征途中奮發圖強。
院士,在許多人心目中地位崇高,這意味着他們通常在某一科學領域取得了很高成就。人們對院士的認可和尊崇,不僅僅在於他們所取得的科學成就,也源於他們身上閃耀的科學家精神——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爲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楊雄裡院士在復旦思政大課課後答疑的細節,正是科學家精神內涵的現實寫照。在一代代科學家身上,科學家精神熠熠生輝,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和引領下,我國科技事業日新月異: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郵輪投入運營,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鬥者”號極限深潛,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給中國製造增添新亮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今世界,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離不開科技創新。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道阻且長,需要大批有志於此的年輕人不懈奮鬥,需要各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指路引路,更需要各種精神的滋養和激勵。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讓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科學家精神、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的光榮傳統,保護和激發更多青年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努力獻身科研事業,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23日 02版)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