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柯清白、檢執法 都要受檢驗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中)陷京華城案。記者餘承翰/攝影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遭指控涉及多項弊案,各方爆料不斷,司法大軍搜索、約談接連出招,昨天柯被以收賄重罪,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柯文哲清白與否,要靠證據說話;至於檢調廉執法過程,是否嚴守程序正義、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同樣要接受檢驗。

臺北地檢署指揮調查局、廉政署調查的政治獻金案、京華城容積率等案,過去半個月行動不斷,柯文哲要被約談的風聲屢屢被釋出,前天一大早,柯文哲住家、柯文哲辦公室及民衆黨部遭到檢廉大軍搜索,事後柯公開問政府有何證據要搜索、民衆黨部更大動作開記者會質疑,檢廉到並無設柯主席辦公室的黨部進行摸索式蒐證的正當性與必要性,更被公佈監視畫面,打臉了北檢所謂「搜索僅限柯辦公室」說法。檢方堅稱搜索過程合法,且現場都有律師全程在場,均未表達抗議。

但當柯文哲從一早在家面對辦案人員上門搜索、之後接連被偵訊到深夜,從政治獻金案問到京華城案,柯文哲質疑遭疲勞訊問,甚至想當場走人;長達十幾小時的秘密訊問,確實容易引發外界質疑是否刻意以疲勞訊問方式,讓人在頭腦不清楚狀況下說錯話而誘人入罪。面對辦案人員馬拉松式的偵訊,從大清早延續到深夜,當事人訴訟防禦權是否獲得充分保障,確實是可討論的議題。

檢方強調所有行動於法有據,有法院的搜索票、柯文哲是自願配合到廉政署說明,人身自由沒有受到拘束,現行法令雖限制司法警察夜間不得訊問,但若當事人同意仍可進行,加上法令沒有禁止檢察官夜間偵訊的規定,搜索、偵訊過程,都有律師在場;且把木可政治獻金案與京華城案一起看,確實可能讓全案拼圖更完整。

司法的公正性要獲得民衆信任,不是光靠官員的嘴巴說。尤其對於第二大在野黨主席的高度具政治敏感性案件,執法過程是否更要嚴守正當程序,當事人的權利是否受到足夠保障,都會受到嚴格檢視;如同柯文哲的清白,是不是真如他所稱的「坦蕩蕩」,檢方掌握的證據未來攤開後,民衆也會自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