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美援與兩岸 賴政府如何拿捏

「防衛新聞」更披露,五角大廈秘密成立專案小組,加速對臺軍事援助的效率和協調。路透

兩岸因海峽阻隔,導致臺灣生態體系獨樹一幟,出現大量特有種動植物,常被學界視爲研究寶庫。類似道理,受到外交局勢阻礙,我國軍事體系相當程度也成爲缺乏對外交流的「特有種」。閉門造車導致與時代脫節,可就絕對不是好事。

隨着中共武嚇壓力愈來愈大,以及北京崛起與美國爭霸,先前「孤島」態勢逐漸解凍。國防部向立院提出的報告明載,去年共獲得美方價值四億八千萬美元的軍援,未來將更加制度化;同一時間,美國武器大廠組團來臺,接觸本地業者尋求合作機會;美方派員到國軍部隊評估戰力,類似消息愈來愈不是秘密;「防衛新聞」更披露,五角大廈秘密成立專案小組,加速對臺軍事援助的效率和協調。

蔡政府雖提升國防預算,但比中共軍費成長仍相形見絀,濫編特別預算更如寅吃卯糧;美方提供援助,自然有所幫助。美國長年海外用兵,戰爭機器的軟硬體不斷被現實磨礪更新;國軍則往往「久訓不戰」而偏差叢生,甚至淪於故步自封,面對美軍「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可謂正向文化衝擊。

近年官方與民間歌頌不盡的「國防自主」,能否獲得美商合作訂單,也可證實:到底我方技術是否真已趕上世界水平,或只是在封閉環境下敝帚自珍、相互催眠?

然而,軍事雖是國家安全重要一環,卻非全部。就狹義國防角度,與美軍事合作絕對是好事,但不能否認此舉是踩對岸紅線,形同在中共鷹派眼中揉沙子。

兩岸固然軍事敵對,在其他範疇卻互動密切,甚至擁有大量共同利益。如何藉助美方之力強化國防的同時,又可避免兩岸關係與國安局勢進一步惡化,其間拿捏是賴清德團隊不能規避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