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顯示競速背後,誰正快速成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廣州報道

近日蘋果Vision Pro開始在國內市場發售,其備受矚目的高昂價格背後,也有采用供應鏈創新技術所帶來的成本擡升所推動。

比如在其中相對重要的近眼顯示部分,蘋果採用了兩塊由索尼提供的Micro OLED顯示屏。據天風證券分析,Micro OLED的生產良率約爲五成,由此限制了產能,令單塊屏幕成本就達350美元,整體屏幕成本佔比達48.4%。

集邦諮詢指出,Micro OLED無疑是目前影響Vision Pro在壓縮成本效率,以及擴大出貨規模中最具決定性的關鍵零部件。因此,增加Micro OLED供應商成爲蘋果供應鏈管理的當務之急。

這某種程度顯示出新型顯示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短暫面臨的難題。不過業界認爲,Micro OLED已經是新型顯示技術中相對有所沉澱的技術路線。此前不久,蘋果剛放棄了在手錶端應用另一種技術Micro LED的嘗試。

此外,2024年是體育賽事大年,有望催生對大屏相關需求的擡升。那麼新型顯示多條路線在持續發展中,能否受益於此,哪些將有望快速成長?

變化

蘋果作爲創新應用的風向標,其對供應鏈的取捨某種程度上反饋出新技術的應用成熟度和發展空間,甚至會影響到產業鏈側的公司運營。

蘋果原計劃將Micro LED技術應用在Apple Watch手錶端,但今年初其選擇取消這一推進。

TrendForce集邦諮詢指出,Apple Watch原來已經確定的供應商包括ams OSRAM利用馬來西亞8吋廠提供Micro LED垂直芯片,以及韓國面板大廠LG Display負責玻璃驅動背板以及巨量轉移等生產環節。如今芯片供應合作告吹,意味着原定2026年的產品上市規劃恐將難以實現。Apple Watch的取消甚至令ams OSRAM考慮出售其位於馬來西亞的8英寸廠。

不過對於該技術,三星方面則持續在推進大屏電視產品的應用進階,目前已經覆蓋76英寸、89英寸、101英寸、110英寸與114英寸多尺寸段。

羣智諮詢(Sigmaintell)顯示新技術資深分析師陳學誠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Micro LED技術的商用進度受到技術成熟度和成本的雙重影響,在大尺寸面板上的應用相對較爲成熟;小尺寸應用要求更高的精度和更精細的像素間距,這對現有技術是更大的挑戰。

“因此,當前階段更側重於大屏2B和高端消費電子市場。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逐漸下降,MicroLED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擴展到更廣泛的消費電子市場。”他續稱。超大可拼接電視與AR頭顯被視爲最能凸顯MicroLED卓越性能的兩大場景。“儘管大尺寸電視和AR設備的剛性需求仍在探索中,而隨着AIGC領域的迅速崛起,這一新興技術很可能將成爲推動產業創新突破的關鍵因素。”

他還指出,隨着AR在教育、娛樂、醫療和工業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對Micro LED的需求將有望進一步擴大,推動其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最終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至於蘋果和三星對Micro LED技術的迥異應用驅動進展,CINNO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劉雨實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蘋果此前主推的是小尺寸玻璃基穿戴產品,與三星的大尺寸拼接產品(形態類似於小間距LED商顯)是完全不同的市場:前者直面主流消費市場,對成本、良率等非常敏感;而後者可以立足利基市場緩慢向主流消費市場滲透,對成本高昂、技術不成熟等問題有一定容忍度。

“目前Micro LED大屏主打是100寸以上普通LCD難以滲透的超大尺寸市場,其成本尚不足以繼續下沉挑戰由LCD和OLED佔據的普通消費市場。面向超大尺寸市場的Micro LED產品可以看做與普通小間距LED、Mini LED直顯一脈相承的進化形態,市場接受度較高,不過與前二者之間並無清晰分界,部分使用了Micro LED生產工藝或者具備其部分特徵的Mini LED產品也時常自稱Micro LED,但總體仍以COB和MIP兩條技術路線齊頭並進,向真正的Micro LED顯示產品發展。”他進一步指出。

至於體育賽事火爆可能對新型顯示帶來的影響,劉雨實指出,這或許會對Micro LED大屏產品形成一定刺激,但阻礙其推廣的主要原因仍是成本。“期內Micro LED成本很難下降到與LCD、OLED相比有競爭力的程度,目前探討取代OLED爲時尚早。”

陳學誠對記者補充分析,Micro LED顯示技術最早有望在AR頭顯的驅動下,在2027-2028年將迎來較大的出貨量突破。“不過Micro LED在大衆消費電子領域,短期內難以與OLED相匹敵。在高端旗艦產品上取代OLED,仍需要很長的時間。未來,MicroLED有望成爲顯示技術的重要一員,與OLED和其他顯示技術形成互補。”

差異

另一種新型顯示技術Mini LED的應用看起來更爲迅速,不過不同廠商的商用策略還有所差異。

羣智諮詢認爲,三星電子、LG電子受LCD TV面板供應鏈的影響,未來發展重心向OLED傾斜,MiniLED產品線收縮,策略趨於保守。

中國品牌在產品路線上則堅定選擇“大尺寸+MiniLED”,對於超大尺寸以及MiniLED產品策略積極,不管是在產品線的佈局還是在價格策略上,全方位轉向攻勢,積極爭奪市場份額。其中,TCL、海信、小米以及創維等頭部品牌均對MiniLED背光電視展現出積極的策略,尤其是TCL、海信等品牌不僅在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亦展開積極的市場份額爭奪。

一名顯示行業公司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其所在公司目前就主攻Mini LED市場。“過去多年我們一直很關注Micro LED產業的發展,相信特別在近眼顯示應用領域,這條技術路線會有一席之地。但之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持相對保守的態度,就是因爲我們也在考慮隨着周圍產業發展,將對顯示產業的相關核心技術產生什麼影響和市場演變。”

他續稱,隨着材料和技術更加穩定,在近眼顯示領域,預計OLED將對Micro LED市場產生一定衝擊。另外,近眼顯示相應的市場應用還沒完全展開。“因此目前我們認爲,公司已經有相應的技術儲備,但是對Micro LED技術開展進一步投資和投入大規模產業化,還需要再觀察至少2-3年。”

羣智諮詢認爲,2023年全球MiniLED背光電視出貨量達到320萬臺,同比增長10.7%。預計2024年-2025年全球MiniLED背光電視出貨量增幅擴大,到2025年出貨規模將達750萬臺,全球出貨規模有望超過OLED電視,成爲全球高端電視市場的主流。

而對於Vision Pro採用的Micro OLED技術方面,陳學誠對記者表示,Micro OLED在技術成熟度和可量產性方面領先於Micro LED,而Micro LED則因其潛在的性能優勢和技術創新而備受關注,但要克服的挑戰也更多。

具體而言,Micro OLED是基於OLED發展的現實技術,利用微型化的OLED像素在硅基板上構建顯示器。這種技術的優勢在於繼承了OLED的所有優點,如高對比度、寬視角、快速響應時間,同時還具備了超高分辨率、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非常適合於XR等頭戴式設備應用。Micro OLED的製造工藝相對成熟,部分產品尤其1英寸以下的良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可以穩定地進行大規模生產,且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劉雨實也分析指出,Micro OLED技術早已廣泛應用於各種AR、VR產品中,對於微顯應用,Micro OLED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顯示技術。

“Micro OLED是在單晶硅基板上蒸鍍OLED材料製作,同樣基於單晶硅基板的硅基Micro LED也已經小規模量產上市,用於部分需要高亮度的AR產品中。而蘋果此前開發的是更大尺寸、用於穿戴的玻璃基Micro LED,單片產品上使用LED Chip數量更多,需要大尺寸晶圓、巨量轉移及修復等工藝配合來將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因此量產難度明顯高於用於微顯的硅基Micro LED。”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