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3個千億貸款、“一對一”服務……山東出臺“18條”穩工業促提質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力助企幫扶推動工業經濟穩進提質的若干措施》,圍繞企業發展訴求,以18條具體措施切實加力紓困解難,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市場變化,破除企業發展制約,穩定企業生產經營,推動工業經濟穩進提質。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其作爲“頭號工程”作出部署、聚力推進。目前,全省各級助企幫扶力度大、舉措多,亟需聚焦這些好的做法進行系統梳理,針對企業出口預期轉弱等現實困難,優化提升服務能級,按照企業發展階段、規模大小、對行業發展影響等分層分類,固化爲省級層面的工作制度。《若干措施》提出建立省級重點聯繫服務、省市縣三級聯動、分類施策服務、指揮部協調服務、出口企業穩運行服務、工業項目服務、國內市場供給服務、國際新市場拓展服務、惠企平臺服務、行業組織服務等工作機制,按照企業大小兼顧、點面結合,分級明確服務主體、企業範圍、內容事項,構建全方位服務模式,確保企業反映的訴求能夠得到有效迴應解決。
其中,聚焦體量大、支撐強、生產經營出現較大波動的企業,山東將每月動態調整建立30家左右省級重點工業企業聯繫服務名單,由標誌性產業鏈重點工業企業牽頭,“一對一”做好對接服務,推動化解企業面臨的階段性困難、政策性問題。年初開局、年底衝刺等關鍵節點,將工業經濟運行納入省領導調研督導重要內容,督促各地穩定運行態勢。全省4萬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省市縣三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分解幫包、責任到人,開展常態化上門聯繫服務,完善“收集—辦理—反饋”全週期服務機制,按照屬地建立企業“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需提級辦理困難問題”兩張問題清單,針對性採取立行即辦、集中辦理等方式予以解決。山東還將建立健全工業企業和出口企業運行監測協同聯動機制,對2000家左右重點出口企業強化運行監測服務,指導企業穩固基礎市場,積極開拓海外新市場,助力企業穩健運行。聚焦出口終端,沿鏈向上梳理重點行業和產業鏈重點企業,建立分級分類監測預警機制,對出口受影響的企業,按照影響程度,建立較重、一般、潛在“三類清單”,“一企一策”幫助解決困難問題,保障出口企業產業供應體系穩定運行。
從當前看,工業企業訴求最集中、關注度最高的是資源要素保障,《若干措施》以強化要素保障爲手段,充分吸收“要素資源保障十條”“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惠企政策清單”等有效舉措,在企業項目用地、環境容量、金融服務、財政政策方面,全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要素資源問題。
其中,省重點工業項目所需的污染物總量指標,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從“十四五”期間擬替代關停的現有企業、設施或者治理項目形成的污染物削減量中預支。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大投資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實施即報即受理即轉評估,提高環評審批效率。環保績效A級企業和引領性企業,在重污染應急期間不停產限產,可自主採取減排措施。山東將統籌省級能耗指標收儲,重點保障省級重點項目,納入經省委、省政府專題研究的各類專項規劃或專題研究推進的關係全省生產力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建設。同時,鼓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單列信貸計劃,不斷擴大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設備更新貸款規模,每年新增製造業貸款1000億元、中小企業擔保貸款1000億元和供應鏈融資1000億元以上;每年爲民營中小企業轉(續)貸1500億元以上。
以提升企業效益爲目標,《若干措施》還在科技創新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數據賦能、鏈羣集聚方面進一步明確措施辦法,瞄準前沿方向,聚焦可持續發展,給出可量化的發展目標、主要成果或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鞏固我省工業企業競爭優勢。
(大衆新聞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