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文化局出版5書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優等及佳作獎項肯定

《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榮獲推廣類書刊優等獎。(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文化局出版的《東山絃歌半世紀:新竹中學1922-1975等5書,近日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10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學術性書刊」、「推廣性書刊」獎項評比優等及佳作佳績,兩種獎項類組均有斬獲,出版成果豐碩。

市長林智堅指出,此次得獎出版書籍的內容,均是經過長時間淬鍊而成的菁華成果,無論是地方史或美術史的研究,都能看到新竹市百年來深厚的文史及藝術底蘊。

此次藉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的獲獎肯定,將吸引更多民衆關注新竹文史,鼓勵號召更多新血投入地方研究及美術史研究,爲在地文史藝術傳承紮根。

文化局表示,此次分獲佳作與優等的美術史套書,其上冊《融匯與傳承─清領到日治時期新竹美術史》,邀集主編馬孟晶及相關學者專家蕭亦芝、彭若涵及黃琪惠撰寫,並由王淑津擔任編審,闡釋新竹從清朝到日據時期美術發展的特色。

書中收錄豐富的新竹歷史建築照片,並梳理由鄭、林家族帶起的書畫收藏與創作風氣,勾勒新竹之所以在清治時期被連橫譽爲「文酒之盛冠北臺」的歷史脈絡;在日據時期,新竹受現代美術影響,相較於臺灣其他城市,更展現傳統與新美術浪潮持續並進風貌。

下冊《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邀集主編黃義雄及相關學者專家徐婉禎、黃義雄、張晴文、張馨之參與撰寫,並由呂燕卿、廖仁義、潘國正擔任編審,書寫範圍爲戰後至今的新竹市美術活動與發展,書中闡述藝術現代化的思潮如何影響新竹美術,介紹戰後新竹師專在美術人才培育的概況,且討論解嚴前後新竹地區美術活動關鍵的畫會團體,挖掘新竹市美術環境的底蘊。

學術性得獎書刊佳作《東山絃歌半世紀:新竹中學1922-1975》作者爲竹中退休教師張福春,其醞釀20年盡心蒐集母校新竹中學自日籍校長大木創校至辛志平主政30年間學校教育發展的歷程點滴,濃縮菁華鑄成本書,爲這所百年名校的前50年師生教學活動留下真實又珍貴的紀錄。

《新竹區域社會踏查》作者也是竹中退休教師張德南,其長期以筆爲犛,辛勤爲竹塹歷史耕耘,數十年深耕新竹地區文獻輯錄與註釋,個人也曾獲第5屆「傑出臺灣文獻獎」殊榮。

此外,《竹塹文獻雜誌》69期獲得推廣性書刊佳作殊榮,此次主題名稱爲新竹城隍藝文析賞,由張德南操刀主編,從主題規畫、邀稿作者至文章排序,均由張德南親自帶領執行,期盼未來城隍文化能夠更受矚目,讓藝術文化與宗教文化同時傳承且發揚光大,獲得永續性的文化保存。

文化局指出,得獎書籍設定讀者爲一般民衆,每本書皆兼具研究基礎與可讀性的地方文史及美術史,有興趣的民衆可透過國立臺灣圖書館等公立圖書館系統借閱,也可洽博客來網路書店、五南文化廣場實體書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