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建案鄰損不斷 市民只能自求多福

竹北風采520、北市基泰大直到近期新北三重鄰損案引發全民恐慌,全臺進入大都更時代,卻整合不易,小基地成近年主流。北臺灣建築密度高,易因施工或設計失當導致鄰房損壞,案件層出不窮,不見公權力拿出更好作爲,難道民衆只能自求多福?

施工損及鄰宅事件頻傳,只要住家附近有新案興建,住戶恐怕就得提心吊膽,凸顯施工過程安全監測機制可能存在漏洞。房產是一生心血,眼見家園瞬間摧毀,不只是財產損失,還有許多金錢難以衡量的紀念物品與情感,復原及重建是條漫漫長路,後續賠償與安置過程往往冗長,造成受災戶身心俱疲。

雙北近年力推都更,新北2019年起推動都更三箭政策,到去年累積覈准超過千案,各地大興土木,伴隨鄰損案件逐年增加,從2020年54件到去年達150件,暴增約2倍。

雙北都設法規範補救,臺北市導入第三方專業公會認定複覈機制,與開挖深度逾14公尺或地下室超過4層建築工程,要委託專業公會檢查。

新北市在去年新增「擋土安全維護措施爲必須申報勘驗項目」,地下室開挖前須現場會勘並結合專業公會防災勘查機制才能動工。

然而這些補救卻緩不濟急,現行新建案多屬小面積都更,新北小於百坪危老案爲數不少,都更審議階段卻只討論道路寬度、周遭環境影響與獎勵,對工法或是地質鑽探改良部分未多着墨。

中央訂定「營造業法」也未依個案工程項目特性管制,以此次三重六張街莘聖沐光居鄰損案爲例,竟然淺挖2層就坍塌,專家直指現場人員、營造業技師經驗與危機處理能力有不足。

營造業法、技師法屬中央法規,目前主管機關對修法似乎沒動靜;新北市工務局正研擬軟弱土層範圍,擬規範施工前地質鑽探、地質改良等,盼能亡羊補牢。中央、地方都有責任強化把關,別等到更多鄰損案引爆民怨,纔來喚醒這個既失察又失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