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結束了嗎?——格隆三論這波行情的起點和終點
作者 | 格隆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談股論金,侃天侃地。大家好,我是格隆。
關於這波行情,我先後談了不少觀點。幸運的是,那些觀點也都得到了市場的檢驗。我無疑是這個市場上討論這些觀點最合適的人選之一。我不是紙上談兵的所謂專家,我算是骨灰級的一線機構投資人,先在A股做了十年基金經理,之後又去香港做了十年海外基金經理。全職做格隆匯之前,我是中國最大海外保險公司的首席投資官,算是在給全中國人在管錢。我最大的資本,是我經歷了足夠多的牛和熊,最後依然活着。
最近行情橫盤整理,非常多格隆的粉絲惴惴不安,都在關心和詢問同一個問題:行情是不是結束了?當下這個位置,究竟是積蓄能量後再續升勢的臺階,還是久盤必跌,之後會一瀉千里的懸崖?
我先說我的結論:行情沒有結束。
或者把結論說得再肯定一些,從時間維度上說,這波行情大概率還遠未結束。你完全不必戰戰兢兢,隨時準備開溜。恰恰相反,你要充分利用好現在的橫盤窗口期,調整倉位結構,搶佔最有利地形,爲第二波攻勢做最積極的準備。
說完結論,再說邏輯。
注意,我強調的是邏輯。縝密、自洽,且構成閉環的邏輯,而不是神神叨叨的那些什麼量能數據、超買超賣指標等這些交易手段,這些都是術的層面。
要賺大錢,你必須謀求戰略層面的確定性。
所謂取勢,明道,優術:交易手段是術,人與品是道,大環境是勢。財富因勢而生,會爲道而停留。術面前,財富永遠只是過客。
所以,勢在何處?將去往哪裡?
要解答上面的問題,就必須回答下面的問題:爲什麼會有這波行情產生?
答案是,在宏觀經濟壓力下,監管出手,形成的一波政策刺激行情,有形之手行情。支撐行情的兩大支柱,一是政策轉向引致的市場預期改善,二是央行注入流動性。
也即,這波行情,暫時是沒有基本面的配合的,或者說,基本面的配合並不充分。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7%,創54個月新低,就可見一斑。但,監管之所以出手,又恰恰是因爲基本面形勢不樂觀。這聽起來有點繞,但確實就是當下行情的現實。
所以我一直說,除非經濟能擺脫通縮,企業盈利能恢復,否則構不成牛市。如果你一定要把它稱爲牛市,那也是一波非標牛市——非標準意義上的牛市。
那就自然會過渡到下一個問題了:有形之手,或者說政策,何時會停下來?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是政策行情,很擔心政策一停,行情會不會就完了。就像擊鼓傳花。
這個認知,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想知道政策什麼時候停,就需要知道監管這一打機關槍一樣的系列出手,是想幹嘛?或者說,什麼目的?因爲這個決定了上面政策的起點、終點、聚焦着力點、持續性,自然也就對股市行情走多高、走多遠,產生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
那麼,這些飽和轟炸式的政策,監管,或者說政策,到底想幹嘛?
3個字:救經濟。
不是救股市。不用自作多情。很多股民都是屁股決定腦袋,因爲自己在炒股,就以爲股市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有多重要,上面會怎麼看重股市。不是這樣的。股市,典型的偏房庶出。在正常年景、正常市況、股票正常發行的情況下,每年融資額也就大幾千億,相較於我們每年20萬億的信貸額、30萬億的社會融資總額,股市融資額連零頭都算不上,塞牙縫都不夠。
何謂救經濟?簡而言之,扭轉經濟的通縮。我們上面有高人,高在哪?1、認識到了經濟確實有通縮壓力,2、也認識到了通縮的可怕。
很多人簡單粗糙地把“通貨緊縮”理解成一個見怪不怪的、單純的經濟現象。
不是的。通縮是一個動態的、可以自我強化、非常危險的死亡螺旋。當一個經濟體陷入通貨緊縮的狀態時,在不依靠外力干預(政策)的情況下,是很難走出這個螺旋的。
所謂通縮,表觀上的就是全社會包括進入資產價格、消費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以及房屋價格等廣義價格水平的不斷下行。一旦通縮形成,消費者就會因爲買漲不買跌心態,第一時間選擇持幣待購,延遲消費。最經典的演繹就是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無論出多少政策,如果房價跌勢不扭轉,居民就不會進場購買。
延遲消費導致的需求走弱,疊加不斷下跌的物價,對生產企業終端產品的銷售就會形成危險的“雙殺”,隨之必然出現的就是產能過剩,收入和利潤快速下滑,企業減少資本開支、降薪、裁員甚至破產。而裁員或破產又會進一步削弱居民部門的收入與消費信心,進一步反噬生產企業。直接依賴企業和居民收入的政府稅收,也就稱爲無源之水,減少甚至枯竭,都不是不可能。
在通縮的世界裡,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長期獲益。那些手持充足現金的人也許因爲在短期內獲得了購買力的提升而略感欣喜,但問題在通縮死亡螺旋麪前,經濟的崩潰終將會讓本幣的價值全面下降。
全球範圍的多次經濟危機,其開頭都是和通縮有關,如果不能及時處理過剩產能或者是提振價格水平,通縮所引致的經濟危機,將會是任何一個國家或經濟體都無法承擔的。
那麼,如何解決通縮呢?也不復雜,通縮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尤其居民部門需求不足。那就政府大規模收縮和精簡、大幅減稅、大幅增加國民收入分配中對居民的比重,等等。但這些都是長變量,都需要過程,而且涉及蛋糕的重新劃分,推行阻力重重,短期都難以實現。
那是不是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最有效的、短期最立竿見影的,也通縮最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選擇,就是:干涉價格,強制、人爲扭轉價格信號。
即通過各種經濟刺激政策和貨幣寬鬆,人爲創造一個廣義的價格上漲,不僅包含以CPI爲代表的基礎消費物價,同樣包含了股市和樓市等爲代表的廣義物價,從而扭轉各經濟體的行爲模式,進而把經濟從通縮的死亡螺旋里拽出來。
價格是市場經濟體系最重要的信號。所有經濟體,個人也好,家庭也罷,包括企業,它們的行爲決策,完全取決於價格信號。
所以我們看到在9月26日的ZZJ會議中非常罕見的看到了關於房價“止跌企穩”的表述,這絕不是一個狹隘的救不救房地產問題,而是拯救房地產產業鏈上無數行業和企業,以及防止讓整個宏觀經濟陷入更大通縮陷阱的必然動作。
所以,我們也看到10月18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框架,將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重要考量。
絕大多數人肯定沒弄懂作爲央行行長怎麼講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這麼不疼不癢的話,但懂行的人一聽就懂了,也進一步反證了我們上述的對行情邏輯的分析。
而股市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最容易干涉到的資產價格指標或信心指標,讓其價格快速上漲,對於修正廣義的通縮現象,效果將是非常直接的。
換句話說,不管未來的貨幣、財政還是產業政策多麼複雜,我們只要明白“扭轉低迷的價格信號”是政策最原始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那也就意味着包含股價、工業品出廠價格、房價等在內的社會廣義價格趨勢不扭轉,就絕不收兵,那未來的遠景刺激政策會怎麼出,以什麼頻率出,其實都會一目瞭然。
也即,上面的動作會很堅決,也會持續。但,漲價幅度、速度會控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瘋牛,不會出現。
那麼,怎麼觀察政策的動作停下來,慢下來的時間點呢?
核心是兩條:
1、經濟是否走出通縮
2、企業盈利是否見底
有了這兩條,這一波圍繞“強制、人爲扭轉價格信號”的戰役,就算結束了,圍繞價格的政策,就會開始消退、消停。
怎麼看是不是走出通縮了呢?開工率?產能利用率?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速?
這些都是局部,屬於盲人摸象。
盯價格。
尤其盯GDP平減指數,盯PPI。
說完了這些,你是不是就對這波行情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你會否恍然大悟?
我能幫的就這麼多了。祝所有格隆的朋友都能在這波行情裡盆滿鉢滿。
我是格隆,關注我,做個清醒的人。
格隆匯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後臺回覆“轉載”
▍往期回顧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任何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