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通路退燒 店面市場要回春了?

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住商機構提供/王莫昀臺北傳真)

經營商用不動產的同仁告訴我,最近這段時間好像店面市場有點激活,許多店面都順利出租或是找到買家,難道店面市場要回春了嗎?

這陣子剛好整理經濟部2023年與2022年零售業營業額,看到值得玩味的數據與現象。相較於2022年零售業年增率全面翻揚,2023年倒是呈現各有消長,其中量販店與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不增反減,綜合商品零售業其他類與便利商店呈現較大幅度增加,整體綜合商品零售業表現在年增率上均優於去年;更特別的是,過去被吹捧的業種,如非店面零售、電子購物與郵購業、藥品與化妝品業的增幅都遜於去年。

雖說零售業營業額提升與物價漲不停脫不了關係,但從各項目年增率消長幅度觀察,去年和過往有些不同。特別是過去被吹捧,甚至被認爲足以輾壓實體通路的虛擬通路,在臺灣市場小、競爭激烈,又逢海外業者進軍、大幅讓利夾殺現有業者,2023年成長幅度大減。相較於此,便利店等實體通路業者反而因爲疫後實體消費,房東降租,以及業者們採取複合式經營、行銷活動、深入社區等方式,第一線「攔胡」民衆的消費意願,殺出一條新路。

不過,縱然趨勢有利實體通路,卻並非所有店面都會受惠,租金總價低、坪效高的小而美店面是當下市場主流,未來實體店面可能透過像便利店或蝦皮店到店的方式,成爲虛擬通路的一哩路,兩者分進合擊,不只是競爭夥伴,更是戰略盟友,亦能蓄積長線經營的能量。至於現有資產的房東重蹈疫情前覆轍,伺機大幅調升租金後,往往換來的是租客難以經營選擇退租,彼此體諒,才能互相都有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