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世代 重塑藍綠政治版圖
太陽花學運影響近十年來藍綠政治版圖消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十週年,學運前國民黨擁有中央地方執政優勢,但學運後政治版圖鉅變,民進黨三度總統勝選、兩次完全執政,堪稱學運最大得利者;而隨學運新生的時代力量、臺灣基進等第三勢力政黨,一度活躍於政壇,卻大起又大落,如今這股不藍不綠的政治能量幾被柯文哲、民衆黨「獨佔」。
太陽花學運被視爲藍綠政黨實力消長的重要轉捩點,學運前,藍營掌握中央地方執政優勢。二○○九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取得十三縣市執政,民進黨只當選四席,隔年五都市長選舉,國民黨獲得三席、民進黨二席。
藍從完全執政 一路往下滑
二○一二年總統立委大選,國民黨取得完全執政,馬英九連任總統,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六十四席,民進黨四十席。在政黨票部分,國民黨獲得逾百分之四十四得票、民進黨百分之卅四點六二。
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爆發,當時臺灣社會反中、反藍氛圍濃厚,同年舉行縣市長選舉,六都國民黨只守住新北市,連藍營大票倉臺北市,也由當時主打「白色力量」與民進黨合作的柯文哲獲勝;其餘十六縣市,民進黨取得九縣市、國民黨六縣市、無黨籍取得一席。
兩年後的總統立委大選,受香港反送中影響,學運能量持續發酵,蔡英文以六八九萬多票當選總統,完成我國二次政黨輪替。
而自二○一六年以來,國民黨雖曾在二○一八、二○二二的縣市長選舉扳回一城,取得多數縣市執政優勢,但過去三次總統大選皆敗,逐漸形成綠營長期中央執政,國民黨雄霸地方的政治生態。
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分析,太陽花學運是臺灣政治發展的重要轉折,由於年輕世代所謂的「九○後」,對國家、文化與社會問題的認知理解,與一九九○年前出生者不同,纔是真正造成政治結構根本性轉變的主因。
世新大學行管系主任方凱弘認爲,學運對臺灣政壇的最重要影響在於「年輕」,年輕人的力量被凸顯,民進黨、民衆黨目前的青年支持度仍勝藍營。從時代力量、柯文哲、民衆黨的崛起,學運根本改變臺灣政治版圖,未來至少還有幾年,政壇會持續受到年輕力量影響。
不藍不綠選票 柯文哲接收
太陽花學運影響近十年來藍綠政治版圖消長,而隨學運新興的「泛太陽花」第三勢力政黨起起伏伏,諸如時力、基進黨等都取得國會席次,但今年大選後,時力、基進「泡沫化」,不藍不綠的第三勢力選票,幾乎全被柯文哲與民衆黨獨佔。
時代力量前秘書長李兆立看盡時力興衰,他表示,「路線不明」向來是第三勢力政黨的致命傷,時力曾被貼上「小綠」標籤,黨內也出現路線之爭,臺灣的選舉制度始終有利於兩大黨,也是第三勢力難存續的主因。
方凱弘指出,學運造就的重要政治人物就是柯文哲,柯文哲藉由太陽花學運時的聲勢,與民進黨合作贏下臺北市長,經過十年,民衆黨第二次取得立院席次,柯去年大選囊括三百多萬票。